[发明专利]船舶异常行为检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88384.2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1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孟军;丁必为;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V2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异常 行为 检测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异常行为检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船舶异常行为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每个网格的信号热力值,获取网格数据异常消失时间,获取信号突然出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和信号突然消失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构建第三级监控队列,实现船舶异常行为的检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三级监控队列的方法,进行逐级筛选的方式,最终实现判断船舶是否是异常行为的船舶,能够实现船舶异常行为的自动发现,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满足当前海量船舶行为的自动检测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船舶异常行为检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船舶在运输货物的时候需要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AIS设备可以连续的向其他船舶或者岸台发送和接收船舶的识别信息,具备水上航路管理,船舶识别,通信等功能,同时也可以对船舶规范经营行为起到监督行为。然而,一些不规范船舶为了逃避监管行为,存在故意关闭AIS设备、篡改AIS设备信息、套用他人MMSI(Maritime Mobile ServiceIdentify,水上移动通信业务标识码)号码、安装多个AIS设备等行为,对水上航路规范管理、船舶识别、避免碰撞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目前对一船多码现象主要是通过人工经验对轨迹和区域结合进行的判断,此种方法对人的经验要求很高,导致一船多码发现比较困难,准确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异常行为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异常行为的检测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船舶异常行为检测方法,包括:对全球经纬度进行网格划分,获取每个网格的信号热力值;获取第一时间段内每个网格接收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根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得到网格数据异常消失时间;基于信号热力值,对网格数据异常消失时间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异常消失时间,获取信号消失事件时间和信号出现事件时间,进而得到信号突然出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和信号突然消失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将信号突然出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和信号突然消失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中数据时间间隔小于第三时间段的数据去除,完成过滤;基于过滤后的信号突然出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和信号突然消失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构建第三级监控队列;基于第三级监控队列,通过第二级监控队列进行筛选,得到第一相似船舶对;采用第一级监控队列记录第一相似船舶对,并对相同的第一相似船舶对进行计数,同时记录事件发生时间,查找计数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相似船舶对,判定第一相似船舶对对应的船舶存在异常行为。
本实施例是基于对信号突然出现事件(突现事件)和信号突然消失事件(消失事件),采用三级监控队列的方法,进行逐级筛选的方式,最终实现判断船舶是否是异常行为的船舶。解决了一船多码发现难,实时性差等问题,并能够实现船舶异常行为的自动发现,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满足当前海量船舶行为的自动检测要求。同时可以对船舶的AIS设备的规范使用起到监督作用。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全球经纬度进行网格划分,获取每个网格的信号热力值,具体包括:将全球经纬度按第二间隔分隔为多个网格;计算第一时间段内每个网格收到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号个数;基于信号个数,计算每个网格的信号热力值。
本实施例给出获取的信号热力值的具体方法,获取的信号热力值用于对网格数据异常消失时间进行修正,进而可以实现对船舶异常行为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未经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83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