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纳米孔测序平台的RNA病毒宏转录组建库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3132.2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7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水莲;潘吾思;戴岩;李振;童桢开;李诗濛;任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先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苏先声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先声诊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06 | 分类号: | C12Q1/6806;C12Q1/6869;C40B5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纳米 孔测序 平台 rna 病毒 转录 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基因测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孔测序平台的RNA病毒宏转录组建库方法。针对纳米孔测序平台通量低、临床样本宿主含量高和总RNA中包含大量核糖体RNA问题,通过反向富集等,对临床样本进行不完全宿主细胞DNA去除以及核糖体RNA去除;针对临床样本病毒载量低以及RNA病毒基因组多样性高问题,采用单引物等温扩增等主动正向富集cDNA。本发明通过正、反向富集步骤,成功搭建了纳米孔测序平台RNA病毒宏转录组建库检测流程,满足了临床对于未知RNA病毒病原体的快速鉴定,适用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测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孔测序平台的RNA病毒宏转录组建库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感染性疾病是造成人类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一直备受临床关注。在大多数严重的感染病例中,RNA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如季节性流感的全球大流行以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全世界范围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和人类健康带来严峻挑战,让病原的精准快速鉴定成为关注的热点。
传统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鉴定病毒的主要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培养、免疫荧光检测和PCR分子检测等技术,但其存在局限性。病毒的分离培养和免疫荧光检测敏感性低且费时;PCR分子检测只依据临床医师鉴别诊断针对特定病原体类型,罕见及新型病毒病原体的检测能力有限。而RNA病毒的宏转录组测序可以全面、无偏向性地检出样本中的RNA 病毒,发现传统手段无法检测到的罕见和新型病原体,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全面精确的参考。此外,RNA病毒的宏转录组测序可以进一步研究病毒和宿主的免疫应答,为寻找疾病标志物提供可能,推动感染病精准诊疗的发展。
宏基因组测序鉴定相较于传统病原学鉴别方法,具有鉴定周期短、对操作及鉴定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低等优势。而且宏基因组测序克服了传统的病原学诊断即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的一系列鉴别诊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微生物,特别是不明原因病原微生物的鉴定中。但是现有的基于二代测序技术,测序分析周期长、读长短、仪器投入大,这限制了其在临床快检中应用的可行性。三代测序技术PacBio在测序读长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其建库流程较为复杂,且同二代测序一样存在测序周期长的缺点,需要几十个小时完成数据下机,加上后续分析时间,很难满足临床快速鉴定。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纳米孔测序技术可以弥补其他测序平台的劣势,其测序超长序列读长、实时数据产生和生信分析、设备小巧便携的特点,具有提高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缩短报告周期的特点,并适合医院及现场检测,契合临床感染诊断的需求场景,有希望成为下一代的感染诊断技术。
RNA病毒宏转录组的研究领域,临床样本宿主核酸量极高,总RNA中包含大量核糖体RNA(简称,rRNA)且样本中病毒载量极低,RNA病毒Reads检测不到或者检测到的数量非常少,RNA病毒宏转录组建库成为挑战。实践中,针对感染病精准诊疗,急需一种高效、便捷的关于RNA病毒的宏转录组建库方法。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临床样本RNA病毒检出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或目的是搭建一套纳米孔测序平台RNA病毒宏转录组建库的检测流程,以提高纳米孔测序平台RNA 病毒检测的灵敏度,满足了临床对于怀疑RNA病毒感染的样本快速检测需求,适用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通过以上反向富集和正向富集的操作步骤,成功搭建了纳米孔测序平台RNA 病毒宏转录组建库的检测流程,提高了RNA病毒宏转录组检测的灵敏度,满足了临床对于未知病原的快速鉴定,适用于推广应用。
具体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孔测序平台的RNA病毒宏转录组建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样本去宿主DNA步骤;
2)核酸提取步骤;
3)cDNA合成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先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苏先声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先声诊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先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苏先声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先声诊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3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