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光耐热中铬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5312.6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9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谢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阳市中星颜料厂 |
主分类号: | C09C1/34 | 分类号: | C09C1/34;C09C1/20;C09C3/06;C09C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42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铬黄 配方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颜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光耐热中铬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针对现有中铬黄耐光耐热性能差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以下原料:甲液、乙液、丙液、硫酸铝、磷酸氢二钠、泡花碱、助剂B、助剂C、硫酸、液碱、紫外线吸收剂、稀硝酸和盐酸,所述甲液为143.75g含量100%的硝酸铅,所述乙液包括72.5g含量100%的红矾钠、25g含量100%的硫酸钠、1.45g含量100%的氟化钠、1.7g含量40%的氢氟酸和22g含量100%的液碱,所述丙液包括6.5g含量100%的助剂D和7g含量40%的助剂E。本发明具有极强的耐光性、耐酸碱性、耐迁移性和耐热性,具有高着色力、高分散性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颜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光耐热中铬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中铬黄又称颜料黄34,外观为浅红黄色粉末,为单斜晶形,密度为5.1~6.0g/cm3,吸油量为13~27g/100g,抗色渗性极好,遮盖力居于浅铬黄和深铬黄之间,明度与浅铬黄相等,优于深铬黄,耐酸性与浅铬黄相等,优于深铬黄,耐碱性差,分散性好。主要用于涂料,尤其是路标涂料、油墨和塑料等,其色光与标准样品比微近似,水溶物含量≤1.0%,水萃取液PH值5.0-8.0,水分含量≤1.0%,遮盖力g/m2≤557,着色力(与标准样品比)≥95%,吸油量≤22%,筛余物(320目)≤0.5%,性状为锌铬黄粉末,稍有气味、色泽鲜艳,熔点为258℃,150℃保持20min稳定,加热能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中,遇浓硫酸为黄色,浓硝酸、浓盐酸及稀氢氧化钠中色泽不变。
但是现有的部分品种的中铬黄耐光、耐热、耐溶剂和耐迁移性往往不如无机颜料,有待加强。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中铬黄耐光耐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光耐热中铬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光耐热中铬黄配方,包括以下原料:甲液、乙液、丙液、硫酸铝、磷酸氢二钠、泡花碱、助剂B、助剂C、硫酸、液碱、紫外线吸收剂、稀硝酸和盐酸,所述甲液为143.75g含量100%的硝酸铅,所述乙液包括72.5g含量100%的红矾钠、25g含量100%的硫酸钠、1.45g含量100%的氟化钠、1.7g含量40%的氢氟酸和22g含量100%的液碱,所述丙液包括6.5g含量100%的助剂D和7g含量40%的助剂E。通过添加有氟化钠、氢氟酸和盐酸,将卤素原子氟和氯加入到最终的中铬黄内,引入氟和氯原子后,可以提高其耐热、耐迁移性;通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能吸收阳光及荧光光源中的紫外线部分,而本身又不发生变化,可以提高中铬黄的耐光性;再配合其他原料使制成的中铬黄具有极强的耐光性、耐酸碱性、耐迁移性和耐热性,具有高着色力、高分散性的特点。
优选地,所述硫酸铝的用量为30.9g且含量为100%,所述磷酸氢二钠的用量为12.5g且含量为100%,所述泡花碱的用量为30g且含量为28%,所述助剂B的用量为2.5g且含量为100%,所述助剂C的用量为18g且含量为100%。
优选地,所述硫酸的用量适量且含量为98%,所述液碱的用量适量且含量为100%,所述紫外线吸收剂的用量为5-10g且含量为100%,所述稀硝酸用量适量且含量为25-30%,所述盐酸的用量适量且含量为36-38%。
优选地,紫外线吸收剂采用二苯甲酮类和苯并三唑类中的一种。
一种耐光耐热中铬黄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按照克重和含量计量好各原料完成配料;
S2:将计量好的硝酸铅液放入化合桶中,用稀硝酸调节pH3.6-3.7,加水稀释至1200ml,得到甲液;
S3:将计量好的红矾钠、硫酸钠、氟化钠、氢氟酸、液碱放入配料桶中,调节pH12.1-12.2,加水稀释至700ml,得到乙液;
S4:将计量好的助剂D、助剂E混合在一起得到丙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阳市中星颜料厂,未经邵阳市中星颜料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53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载药微球的连续流制备方法
- 下一篇:环路滤波方法和环路滤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