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载药微球的连续流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5267.4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6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飞;刘颖欣;胡帅;张佩;孙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A61K9/52;A61K47/38;A61K47/34;A61K47/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载药微球 连续流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载药微球的连续流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第一反应器包括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二反应器包括第三进口、第四进口和第二出口;
所述第一进口用于引入第一反应物或第二反应物;
所述第二进口用于引入第二反应物或第一反应物;
所述第一反应器用于进行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的混合,形成活性药物纳米粒;
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二反应器的第三进口相连,用于将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的混合产物输送至第二反应器;
所述第四进口用于引入第三反应物;
所述第二反应器用于将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的混合产物与第三反应物进行混合,形成水包油型乳剂;
所述第二反应器的第二出口的管道用于水包油型乳剂的固化。
2.一种高载药微球的连续流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制备而成,将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在第一反应器内混合,得到由活性药物纳米粒和微球基质材料溶液组成的混合体系,该体系不经任何处理,流动至第二反应器,与第三反应物混合制成水包油型乳剂;最后将该水包油型乳剂固化,即可;
所述的第一反应物为溶剂I和微球基质材料形成的溶液,溶剂I为活性药物成分的不良溶剂和微球基质材料的良溶剂;所述的第二反应物为多肽、蛋白药物和溶剂II形成的溶液;所述的第三反应物为水、乳化剂、盐类三者形成的溶液;
所述的溶剂I和溶剂II二者互溶,所述的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形成的混合物与第三反应物之间不互溶;
在所述的第一反应器中,所述的第一反应物的流量大于第二反应物的流量,以保证溶剂I与溶剂II的体积比大于1:1,从而保证在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混合的过程中,多肽、蛋白类药物可以完全沉淀形成纳米粒;
在所述第二反应器中,所述第三反应物的进入流量大于第一反应器的反应出料的进入流量,以形成水包油型乳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I为有机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乙二醇、二乙二醇、异丙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叔丁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丁氧基乙醇、甲基二乙醇胺、丙酮、二乙醇胺、乙腈、乙胺、二乙烯三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二甲氧基乙烷、吡啶、乙酸、乙醛或二氧六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II为水、含酸水溶液、含碱水溶液或含有机溶剂的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酸水溶液包括盐酸、乙酸、冰醋酸、硫酸、硝酸、磷酸、碳酸、草酸、硼酸、高氯酸、硅酸、甲酸、丙酸、丙二酸、丁二酸、乙二酸、癸二酸、富马酸、溴戊酸、三氟乙酸、溴化氢乙酸的水溶液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含碱性水溶液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乙二胺的水溶液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包括月桂酸皂、松香油皂、油酸皂、硬脂酸皂、烷基磺酸盐、烷基萘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磷酸酯盐、烷基铵盐、聚乙烯吡咯烷酮、卵磷脂、硫酸酯盐、季铵盐、脂肪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冠醚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含硅表面活性剂、碳氟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明胶、杏树胶、阿拉伯胶、西黄蓍胶、卵黄或固体微粒乳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盐类包括氯化钠、硝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氯化钙、硝酸钙、硫酸钙、氯化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镁、硝酸镁、硫酸镁、氯化铝、硝酸铝、硫酸铝、硫酸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所述的盐含量范围为20%-75% w/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526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