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上氢燃料制备系统及其制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56500.2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2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峰;许峰;陈俊;李鑫;周玮;杜鲁辉;朱越星;刘昊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8/04089 | 分类号: | H01M8/04089;F17D1/04;F17D3/01;F17D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雪莎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上 燃料 制备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船上氢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然气储存舱(1)、低温蒸发器(2)、加热器(3)和天然气制氢装置(4);
所述天然气储存舱(1)被用于储放液态天然气,所述天然气储存舱(1)分别与所述低温蒸发器(2)和所述加热器(3)连通,所述天然气储存舱(1)内的液态天然气能够通过所述低温蒸发器(2)进入到所述加热器(3),所述天然气储存舱(1)内的蒸发气能够进入到所述加热器(3)中,所述天然气制氢装置(4)与所述加热器(3)连接,所述加热器(3)配置为能够加热天然气,并将加热后的天然气输送到所述天然气制氢装置(4)中,所述天然气制氢装置(4)配置为能够将天然气转变为氢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上氢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3)被用于与内燃机供气系统的阀组单元(5)连通,所述加热器(3)中加热后的天然气输送到内燃机供气系统的阀组单元(5)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上氢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船上氢燃料制备系统还包括氢气提纯装置;
所述氢气提纯装置与所述天然气制氢装置(4)连接,所述天然气制氢装置(4)内的氢气能够进入到所述氢气提纯装置中;
所述氢气提纯装置与所述低温蒸发器(2)连通,所述氢气提纯装置中的热量能够传递到所述低温蒸发器(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上氢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船上氢燃料制备系统还包括二氧化碳回收装置(8);
氢气初步提纯装置(6)与所述天然气制氢装置(4)排出的反应气连接,氢气初步提纯装置(6)配置为能够以液态形式去除所述天然气制氢装置(4)产生反应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和水;
所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8)经由所述的加热器(3)与所述天然气制氢装置(4)排出的废气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8)配置为能够为废气加压,并以液态形式去除所述天然气制氢装置(4)产生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和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上氢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8)和所述氢气初步提纯装置(6)的冷却剂分别与所述低温蒸发器(2)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将液态天然气的冷能从所述低温蒸发器(2)传递给所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8)和所述氢气初步提纯装置(6),以供液化二氧化碳所用。
6.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船上氢燃料制备系统的制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氢步骤:将液态天然气储放在所述天然气储存舱(1)中,增压泵将所述天然气储存舱(1)内的液态天然气加压输送至所述低温蒸发器(2),液态天然气变成低温天然气,低温天然气与所述天然气储存舱(1)内的蒸发气一同进入到所述加热器(3)中,控制加热后的天然气压力,适合所述天然气制氢装置(4)所需压力的天然气进入到所述天然气制氢装置(4)中,适合内燃机所需压力的天然气进入到内燃机供气系统的阀组单元(5)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上氢燃料制备系统的制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氢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天然气制氢装置(4)制备的氢气进入到氢气初步提纯装置(6)中去除氢气中所含的水和二氧化碳,所述氢气初步提纯装置(6)提纯出的低纯度氢气能够进入到氢气二次提纯装置(7)中,所述氢气二次提纯装置(7)提纯出的高纯度氢气通过缓冲罐减压后进入到氢燃料电池组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上氢燃料制备系统的制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氧化碳保存步骤:
所述氢气初步提纯装置(6)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8)产生的二氧化碳以液态形式进入到二氧化碳储存舱(9)中,冷却剂在所述二氧化碳储存舱(9)和所述低温蒸发器(2)之间循环,将所述低温蒸发器(2)中的液态天然气的冷能带入到二氧化碳储存舱(9)中,供所述二氧化碳储存舱(9)以液态或者固态形式储存二氧化碳所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65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