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米酵菌酸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56116.2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5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林;曹雪铭;王宇;雷红涛;孙远明;罗林;王弘;沈玉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20 | 分类号: | C12N5/20;C07K16/12;C07K14/77;G01N33/577;G01N33/543;G01N33/533;G01N33/53;C12R1/9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段卉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米酵菌酸 单克隆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米酵菌酸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所述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所建立的免疫分析法灵敏度高,可补充目前灵敏度低的需求。其中酶联免疫方法对米酵菌酸的线性检测范围为9.72~32.98ng/mL,检测限为5.79ng/mL;其中双模式‑比色荧光传感器分析方法中,比色法对米酵菌酸检测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1.29~30.46ng/mL,检测限为8.45ng/mL,提高可视化检测的准确性,而荧光法对米酵菌酸检测的线性检测范围为8.49~46.19ng/mL,检测限为4.78ng/mL,两者的结合是独立响应但又相互确认而显示出对目标物的优异检测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抗米酵菌酸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变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v.Cocovenenans,BGC)容易污染谷类制品(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等)、变质银耳,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一种强呼吸毒素,主要靶器官是肝、脑、肾等脏器,一旦中毒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以来,我国由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高达几十余次,误食后病死率高达50%及以上。
针对米酵菌酸检测,仪器分析法需要昂贵的仪器、专业的人员操作与维护、复杂前处理,色谱时间长并且无法实现现场快速检测。而免疫分析法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分析技术,适合现场筛选、简单、快速、成本低,是目前常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中国专利已经公开了一种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其ELISA方法灵敏度为50μg/kg;以及一种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方法检测限为5μg/kg;刘秀梅建立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线性范围在103~105μg/L(刘秀梅,文卫华.米酵菌酸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建立[J].卫生研究,1996,025(004):239-241.)。对于现有技术来说,还未能达到对米酵菌酸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检测,随着近几年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频发,灵敏度更高的免疫分析方法是必要的;另外酶联免疫分析方法裸眼对于同一颜色变化深浅辨别能力有限,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存在假阳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灵敏米酵菌酸抗体人工抗原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泌抗米酵菌酸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米酵菌酸的单克隆抗体。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杂交瘤细胞株在建立米酵菌酸的检测方法和/或制备米酵菌酸的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在建立米酵菌酸的检测方法和/或制备米酵菌酸的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米酵菌酸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米酵菌酸的免疫学试剂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61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