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虫脲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454369.6 申请日: 2021-12-01
公开(公告)号: CN114145311A 公开(公告)日: 2022-03-08
发明(设计)人: 王海坤;张永丹;李硕;郭坤坤;黄银斌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63/22 分类号: A01N63/22;A01N63/27;A01N63/32;A01N63/20;A01N47/34;A01N25/08;A01N25/12;A01P7/00;A01P7/04;A01M1/02
代理公司: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代理人: 宋敏
地址: 430040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除虫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除虫脲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除虫脲颗粒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除虫脲4~10%、粘合剂0.2~0.4%、润湿剂0.5~1.5%、分散剂1~3%、防粘结剂1~2%、炭黑0.5~1%、过氧化物0.5~0.8%和微生物菌粉0.1~0.5%,余量为水溶性载体。1)本发明制备的颗粒性质稳定、耐高温、不易吸潮结块、遇水迅速下沉,2分钟内崩解,形成水分散混悬体;在粪池或污水沟直接干撒使用,颗粒遇水下沉,快速崩解分散,更易接触到粪便中苍蝇幼虫;并且该颗粒工艺简单,常温搅拌制粒,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2)本发明的颗粒中还特别添加了炭黑、过氧化物和微生物菌粉,通过上述物料之间的彼此协同作用,使得该颗粒杀虫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蚊虫杀灭剂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虫脲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苍蝇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蝇蛆)、蛹、成虫(苍蝇)四个阶段,其繁殖力特强,从蛹羽化为成蝇后3~5天即可性成熟,雌雄蝇交配产卵。1只雌蝇每次产卵100~200粒,每对家蝇一年内可繁殖10~20代,按生物学统计测算可产1亿~2亿个后代。分布于畜禽养殖场内的大多是家蝇、野家蝇和黑家蝇等。家蝇对畜禽养殖影响和危害较大,它不仅污染动物饲料,污染饮水,影响环境卫生,同时也会干扰畜禽休息,降低动物生产性能,更为严重的是它还能够传播畜禽疾病。据报道,苍蝇可传播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沙门氏菌病、埃希氏大肠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数十种人类和动物疾病,这对人体健康也是极大的威胁。

由于苍蝇幼虫(蝇蛆)有避光性,当白天有光线照射时,常会钻到粪便储存池的底部,蛹羽化成虫前,蛹体较硬,给消灭苍蝇卵、蛆和蛹的工作带来困扰,普通的喷雾剂,可湿性粉很难到达化粪池的深处各个部位,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目前用于控制畜禽粪便内蝇蛆的药物主要有传统杀虫剂如有机磷类、双甲脒和菊酯类杀虫剂,还有昆虫生长调节剂环丙氨嗪等,这些药物目前多少存在毒性大、残留高、药效差或耐药性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国畜牧业急需寻找一种人畜安全,低毒,环境友好,新型高效的抗蝇药物。

除虫脲是一种特异性低毒杀虫剂,属苯甲酸基苯基脲类除虫剂。因其对人、畜、环境安全性较高,对天敌影响较小,具有突出的选择性而被称为“第三代杀虫剂”、“理想环境化学物”。它既不是神经毒剂,也不是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同时对脂肪体、咽侧体等内分泌和腺体又有损伤破坏作用,从而妨碍昆虫的顺利蜕皮变态。除虫脲对害虫主要作用方式是胃毒和触杀,害虫取食除虫脲后造成积累性中毒,由于缺乏几丁质,幼虫不能形成新表皮,蜕皮困难,化蛹受阻;成虫难以羽化、产卵;卵不能正常发育、孵化的幼虫表皮缺乏硬度而死亡,从而影响害虫整个世代。目前,除虫脲制剂用于控制粪便中的苍蝇幼虫在畜牧业还未得到深度开发,其开发应用将有助于新型高效安全抗蝇蛆药物在养殖行业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和养殖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虫脲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制备的颗粒性质稳定、耐高温、不易吸潮结块、遇水迅速下沉,2分钟内崩解,形成水分散混悬体;在粪池或污水沟直接干撒使用,颗粒遇水下沉,快速崩解分散,更易接触到粪便中苍蝇幼虫;并且该颗粒工艺简单,常温搅拌制粒,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虫脲颗粒。

一种除虫脲颗粒,所述除虫脲颗粒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除虫脲4~10%、粘合剂0.2~0.4%、润湿剂0.5~1.5%、分散剂1~3%、防粘结剂1~2%、炭黑0.5~1%、过氧化物0.5~0.8%和微生物菌粉0.1~0.5%,余量为水溶性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性载体为水溶性晶体颗粒,所述水溶性晶体颗粒选自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钙和硫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剂选自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预胶化淀粉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43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