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联产DHA和β-胡萝卜素的裂殖壶菌SL-916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52684.5 | 申请日: | 2021-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4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黄炜乾;梁玲;赵燕玉;黄钦耿;翁雪清;王珍珍;林万华;张文;谭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一生自然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7/6472;C12P23/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张黎 |
| 地址: | 511517 广东省清远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联产 dha 胡萝卜素 裂殖壶菌 sl 916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联产DHA和β‑胡萝卜素的裂殖壶菌SL‑916及其应用。所述的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limacinum)SL‑916于2021年9月2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197。本发明采用ARTP诱变,并通过平板初筛、摇瓶发酵筛选得到发酵生物量高、油脂含量高,同时能够高效联产DHA、β‑胡萝卜素的裂殖壶菌SL‑916。该菌株能够用于禽畜养殖及饲料开发,能提高禽畜农产品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联产DHA和β-胡萝卜素的裂殖壶菌SL-916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成分,对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以及维持机体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保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生理功效。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limacinum),也称为裂壶藻,属于卵菌纲(Oomycetes)、水霉目(Saprolegniales)、破囊壶菌科(Thraustochytriaceae)、裂殖壶菌属(Schizosporum)的一类单细胞、球形的海洋真菌。裂殖壶菌具备非常好的油脂合成能力,其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50-60%,其中脂肪酸组成简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其含量可占总油脂的20-45%,饱和脂肪酸多为C16,约占20-30%,其它脂肪酸含量很低。DHA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促进智力发育、保护视力和降血脂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已被开发成各种药品、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等,呈现巨大市场。不仅如此,裂殖壶菌还能合成少量的类胡萝卜素,比如β-胡萝卜素、虾青素和海胆酮等,可以保护DHA不被氧化破坏,有利于提高DHA的稳定性。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脂溶性色素的总称,是由八个异戊二烯基本单位构成的碳氢类化合物,该类色素具有抗氧化性功能,属于多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目前已发现的类胡萝卜素有上百种,其中β-胡萝卜素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β-胡萝卜素作为一类具有颜色的多烯化合物,含有多个共轭双键,具有捕获、淬灭单线态氧和自由基的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能力,用途广泛。目前,β-胡萝卜素的获得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化学合成、植物提取。前者虽然量大但含有很多有毒物质,影响人类健康;后者无污染,但提取量太少。以上的种种原因,促成了微生物产β-胡萝卜素的产业的发展。通过改变微生物代谢流向,结合一定的培养基配方及工艺的控制,来提高微生物油脂合成的同时,改变油脂中脂肪酸的成分以及增加微生物β-胡萝卜素的产量,已经成为当下热门的研究内容之一。
中国专利201210251850.X公开了一种裂殖壶菌(Aurantiochytrium sp.SD116,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6208)及利用其高密度发酵生产DHA油脂的方法。该发明从元素供应和发酵控制角度优化菌株发酵条件,并结合补糖操作,实现高密度发酵,最终细胞干重达到70.43g/L,油脂含量达50.1g/L,DHA占总脂肪酸含量高于35%,且含有β-胡萝卜素、虾青素和角鲨烯等生物活性物质,但其DHA占总脂肪酸含量并未高于50%以上,与现有技术中所记载的35%-45%相比,没有显著提升;另外,最终得到的β-胡萝卜素含量也较低。
中国专利201710042270.2公开了一种提高裂殖壶菌生产脂类物质同时提高碳得率的方法,该发明发酵前期利用甘油为碳源,使菌体生物量增加,发酵后期切换碳源为葡萄糖,促进菌体脂类物质积累,包括积累DHA和类胡萝卜素,最大限度提高底物利用率,提高碳得率。其实施例2中记载,初始以甘油为碳源发酵,48h后待碳源浓度降到20g/L以下开始用600g/L葡萄糖为碳源补料发酵,发酵4天,生物量达100g/L,总脂占干重32.35%,DHA产量14.72g/L,类胡萝卜素产量441.75mg/L,消耗葡萄糖235g,消耗甘油262g。经过计算,其DHA产量仅占总油脂含量45.5%,类胡萝卜素产量仅占菌体干重0.44%,相比于现有技术未得到明显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一生自然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清远一生自然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26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