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土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7575.6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5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范志旺;唐启石;邱孝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蛇口招商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18;E02D15/02;E02D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土深 基坑 组合 支护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软土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包括沿基坑周缘设置的双排桩本体(1),双排桩本体(1)包括相互平行排列的前排桩(101)和后排桩(102),前排桩(101)沿基坑周缘设置,后排桩(102)位于前排桩(101)背向基坑的一侧,前排桩(101)和后排桩(102)的桩顶间连接有桩顶连梁(103),软土填充在前排桩(101)与后排桩(102)之间,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前排桩(101)的桩体之间设有相互咬合的止水帷幕桩(2),基坑内设有若干抵撑箱(3),所述抵撑箱(3)固定在基坑底部的软土内,所述抵撑箱(3)与所述前排桩(101)之间设有斜撑柱(4),所述抵撑箱(3)和所述斜撑柱(4)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斜撑柱(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前排桩(101)上,所述斜撑柱(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抵撑箱(3)内,基坑内设有用于推动所述斜撑柱(4)抵紧前排桩(101)的抵紧机构(5),所述抵紧机构(5)固定在所述抵撑箱(3)上;
所述抵紧机构(5)包括辅撑组件(54)、直线驱动组件二(55)、安装组件(56)和一对用于固定安装组件(56)的支架(57),所述斜撑柱(4)位于一对所述支架(57)之间,所述支架(57)固定在所述抵撑箱(3)上,所述支架(57)远离所述抵撑箱(3)的一端不与所述前排桩(101)固定;所述安装组件(56)设于支架(57)上且沿支架(57)往复滑动,所述安装组件(56)与所述斜撑柱(4)连接且沿斜撑柱(4)往复滑动,所述直线驱动组件二(55)固定在所述安装组件(56)上,所述辅撑组件(54)的一端抵紧在所述前排桩(101)上,所述辅撑组件(54)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斜撑柱(4)上且沿斜撑柱(4)往复滑动,所述直线驱动组件二(55)抵紧在所述辅撑组件(54)上;
所述辅撑组件(54)包括辅撑板(541)、直撑柱(542)和抵撑块(543),所述抵撑块(543)套设在所述斜撑柱(4)上且沿斜撑柱(4)往复滑动,所述直线驱动组件二(55)抵紧在所述抵撑块(543)上,所述抵撑块(543)背向所述直线驱动组件二(55)的一侧与所述直撑柱(542)连接,所述直撑柱(542)远离所述抵撑块(543)的一端与所述辅撑板(541)连接,所述辅撑板(541)抵紧在所述前排桩(101)上;
所述直撑柱(542)包括固定柱(5421)和滑动设置在固定柱(5421)内的活动柱(5422),所述固定柱(5421)与所述抵撑块(543)连接,所述活动柱(5422)与所述辅撑板(541)连接,所述固定柱(5421)和所述活动柱(5422)通过连接螺栓(58)连接;所述固定柱(5421)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连接孔一(54211),所述活动柱(5422)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连接孔二(54221),所述连接螺栓(58)同时穿设在所述连接孔一(54211)和所述连接孔二(54221)内;
所述安装组件(56)包括安装板(561)和连接在安装板(561)两侧的滑块(562),所述安装板(561)套设在所述斜撑柱(4)上且沿斜撑柱(4)往复滑动,所述直线驱动组件二(55)固定在所述安装板(561)上,所述抵撑块(543)抵接在所述安装板(561)上,所述滑块(562)与一对所述支架(57)连接且沿支架(57)往复滑动;
所述支架(57)包括主杆(571)、若干辅杆(572)和用于固定所述安装板(561)的卡接板(573),所述主杆(571)沿所述斜撑柱(4)方向倾斜设置并固定在所述抵撑箱(3)上,所述主杆(571)远离所述抵撑箱(3)的一端不与所述前排桩(101)固定,所述辅杆(572)抵紧在所述主杆(571)上,所述辅杆(572)远离所述主杆(571)的一端插设在基坑底部的软土内;
所述主杆(571)上设有供所述滑块(562)配合穿过的滑孔(5711),所述滑块(562)可沿滑孔(5711)滑动,所述主杆(571)上背向所述安装板(561)的一侧位于所述滑孔(5711)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承托板(6),所述卡接板(573)置于所述承托板(6)上,所述滑块(562)抵紧在所述卡接板(57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柱(4)位于所述抵撑箱(3)内的部分设有至少一个叶片(7)。
3.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施工图纸在施工现场标定前排桩(101)、后排桩(102)和止水帷幕桩(2)的桩位,按照止水帷幕桩(2)标定位置用钻机引孔,再用旋喷机喷射注浆,施工完成后形成止水帷幕桩(2);
S2、双排桩及桩顶连梁(103)施工,制作桩身钢筋笼,按前排桩(101)、后排桩(102)标定位置开始打桩孔,将桩身钢筋笼放入桩孔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前排桩(101)和后排桩(102),再在前排桩(101)和后排桩(102)之间设置桩顶连梁(103)模板,然后将混凝土浇筑入桩顶连梁(103)模板,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桩顶连梁(103);
S3、开挖软土初步形成基坑,在开挖软土的同时在基坑的侧壁上预留软土形成预留土坡(8),预留土坡(8)的顶部与基坑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基坑深度的1/2;
S4、在基坑内沿预留土坡(8)的周缘开挖软土形成若干用于容纳抵撑箱(3)的坑;
S5、将抵撑箱(3)水平放入坑内并使抵撑箱(3)的顶部位于坑外,用土回填抵撑箱(3)与坑之间的缝隙并压实,同时将混凝土浇筑入抵撑箱(3)内;
S6、先将安装板(561)套设到斜撑柱(4)上,再将抵撑块(543)套设到斜撑柱(4)上,安装板(561)和直撑柱(542)绑缚在斜撑柱(4)上,再将斜撑柱(4)吊入基坑中,使斜撑柱(4)的一端抵撑在前排桩(101)上,斜撑柱(4)的另一端抵紧在抵撑箱(3)的底面上,再将斜撑柱(4)铰接在前排桩(101)上;
S7、将直线驱动组件二(55)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561)上;
S8、在预留土坡(8)上均匀插入若干辅杆(572),使辅杆(572)的一端贯穿预留土坡(8)插入基坑底部的软土内,辅杆(572)的另一端位于预留土坡(8)外;
S9、将主杆(571)吊入基坑内,并将主杆(571)的一端固定在抵撑箱(3)的侧壁上,主杆(571)的另一端沿斜撑柱(4)延伸至前排桩(101)并抵触在前排桩(101)上,此时辅杆(572)抵撑在主杆(571)上,同时从斜撑柱(4)上解开安装板(561),将滑块(562)穿过滑孔(5711),调整好安装板(561)的位置后,将卡接板(573)置于安装板(561)下方的承托板(6)上,将安装板(561)固定;
S10、调整好直撑柱(542)的长度后,将连接螺栓(58)同时穿过连接孔一(54211)和连接孔二(54221)并拧紧,使辅撑板(541)抵紧在前排桩(101)上,抵撑块(543)抵紧在斜撑柱(4)上;
S11、启动直线驱动组件二(55)使直线驱动组件二(55)朝前排桩(101)方向推动抵撑块(543);
S12、去除预留土坡(8),完成基坑开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蛇口招商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蛇口招商港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75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电线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重力的软土地基排水固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