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5041.1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8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王苇;林原胜;王俊荣;王瑞奇;庞杰;邹振海;李邦明;戴春辉;李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沈军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流 混合 增强 能动 系统 | ||
1.一种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抑压水箱、排放管、混合喷管以及引射导管;
所述排放管的一端用于延伸至堆舱内,所述排放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抑压水箱内,所述混合喷管与所述排放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引射导管套设于所述混合喷管,所述引射导管悬置于所述抑压水箱内;
其中,所述抑压水箱的部分空间填充有冷却液体,所述冷却液体能够覆盖所述引射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喷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抑压水箱的高度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包括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所述第一排放管沿所述抑压水箱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排放管沿所述抑压水箱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排放管的部分用于延伸至所述堆舱内,所述第二排放管的部分延伸至所述抑压水箱内,并与所述混合喷管同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导管为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件,所述混合喷管的喷口位于所述引射导管的中间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还包括爆破膜,所述爆破膜设于所述排放管内;
其中,所述爆破膜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爆破膜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混合喷管与所述堆舱相互隔绝;在所述爆破膜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混合喷管与所述堆舱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还包括围筒,所述围筒悬置于所述抑压水箱内,所述围筒套设于所述引射导管,所述冷却液体能够覆盖所述围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喷管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所述混合喷管均与所述排放管的另一端连通;
其中,所述引射导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引射导管与多个所述混合喷管一一对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还包括分配管,所述分配管包括主管和多个支管,所述主管与所述排放管的另一端连通,多个所述混合喷管与多个所述支管一一对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压水箱中未填充有所述冷却液体的部分设有排气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混合增强型非能动抑压系统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于所述排放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50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