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玫瑰石斛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401485.1 申请日: 2021-11-24
公开(公告)号: CN113980034A 公开(公告)日: 2022-01-28
发明(设计)人: 李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D519/00 分类号: C07D519/00;C07D471/16;C07D471/04;C07D491/147;A61P29/00
代理公司: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代理人: 朱月明
地址: 100193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玫瑰 石斛 吲哚 生物碱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化合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玫瑰石斛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利用玫瑰石斛生物碱粗提物得到馏分Fr.1‑Fr.5;利用Fr.2得到馏分Fr.2.1‑Fr.2.5;利用Fr.2.1得到化合物1、化合物2和化合物3;利用Fr.2.2得到化合物4和化合物6;利用Fr.2.3得到化合物8;利用Fr.2.4得到化合物9、化合物10、化合物11和化合物12;利用Fr.4得到馏分Fr.4.1‑Fr.4.6,并利用Fr.4.2得到化合物5和化合物7。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其制备得到的玫瑰石斛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具有抑制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玫瑰石斛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玫瑰石斛为兰科石斛属植物玫瑰石斛(Dendrobium crepidatumLindl.exPaxt.)的新鲜或干燥茎。其花观赏价值极高,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观赏洋花”之一。其茎滋阴益胃,生津除烦。用于口干烦渴,阴伤津亏,病后虚热,目暗不明,食欲不振。有关玫瑰石斛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抗炎和抗肺损伤方面。目前,有关玫瑰石斛提取物的相关专利多集中在其组织培养方面,关于玫瑰石斛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制备的相关技术方案尚未见报道。因此,亟需一种玫瑰石斛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中关于玫瑰石斛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制备的相关技术方案尚未见报道。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是以吲哚里西啶结构为基本骨架的生物碱,多数生物碱还含有苯环结构,这也增加了其吸收光谱的强度,此类生物碱可形成二倍体结构,同时,多数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为对映异构体,含有手性中心,这也使得多种生物碱的吸光度比较小。

相比于石斛属中分离得到的其他成分的数量,石斛中的生物碱单体化合物的数量还是较少,这可能与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及其结构相关。生物碱中的共轭基团不多,在紫外下的吸收较弱,而且生物碱需要特定的显色剂碘化铋钾来显色,种种原因增加了生物碱分离的难度,前期研究者多是通过柱色谱分离的方式分离纯化生物碱,但是对于石斛属的多种石斛来说,其中的生物碱成分结构类似,极性相近,利用此种方法很难得到单一的生物碱成分。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生物碱是一类有具有多种优良活性的化合物,多有抗阿尔茨海默症、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功效,玫瑰石斛中分离到的生物碱多为吲哚里西啶类,以抗炎活性为主。迄今为止,石斛属中的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数量仍很少,因此,进一步甄选石斛材料进行生物碱成分的分离鉴定,以扩充石斛属的化合物库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有利于活性探索的进一步深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玫瑰石斛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玫瑰石斛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制备方法,所述玫瑰石斛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玫瑰石斛生物碱粗提物,经常压硅胶柱色谱分离、石油醚-丙酮梯度洗脱以及TLC检测合并,共得到5个馏分Fr.1-Fr.5;

步骤二,将Fr.2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经30:1的石油醚-丙酮等度洗脱和TLC检测合并,共得到5个馏分Fr.2.1-Fr.2.5;

步骤三,将Fr.2.1经凝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1、化合物2和化合物3;其中,所述凝胶柱色谱的二氯甲烷:甲醇=1:1;

步骤四,将Fr.2.2经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等度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4和化合物6;

步骤五,将Fr.2.3经半制备液相等度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8;

步骤六,将Fr.2.4经半制备液相梯度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9、化合物10、化合物11和化合物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14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