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井道勘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3769.0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4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唐崇;唐其伟;程伟;张运派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02 | 分类号: | B66F7/02;B66F7/28;B66D3/1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卢璐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井道 勘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井道勘测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测量平台,所述测量平台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测量平台能够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井道内升降移动;姿态保持机构,所述姿态保持机构分别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和所述井道底坑连接固定,且所述姿态保持机构与所述测量平台限位和导向配合;以及测量执行机构,所述测量执行机构设置于所述测量平台上并用于对所述井道完成勘测作业。勘测过程中姿态保持机构能够对测量平台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保证测量平台在电梯井道内姿态平稳,不会因受到井道内气流、机械振动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旋转或者横向晃动,能够保证测量执行机构的水平度和垂直度,防止因测量偏差导致勘测结果准确度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道勘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勘测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电梯系统主要由电梯和井道构成,电梯在井道内升降运行以实现对人或物在不同楼层间进行输送。为了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可靠,井道建造完成后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勘测,以评价井道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鉴于传统人工勘测的方式存在费时耗力,人员安全无法保证,测量精度容易受人为误差影响而出现较大偏差的问题,行业内越来越多的采用自动化勘测装置完成相关作业。
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自动化勘测装置主要包括无人机勘测装置和曳引勘测装置两种。无人机勘测装置和曳引勘测装置均通过搭载测量机构实现井道勘测目的,但两者在高层甚至超高层井道内工作时,均容易受到井道内气流、机械振动的影响而发生转动或横向偏摆,导致姿态稳定性差,致使测量机构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偏差大,影响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井道勘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姿态稳定性差,测量机构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偏差大,测量精度低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井道勘测装置,所述电梯井道勘测装置包括:
升降驱动机构;
测量平台,所述测量平台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测量平台能够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井道内升降移动;
姿态保持机构,所述姿态保持机构分别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和所述井道底坑连接固定,且所述姿态保持机构与所述测量平台限位和导向配合;以及
测量执行机构,所述测量执行机构设置于所述测量平台上并用于对所述井道完成勘测作业。
上述方案的电梯井道勘测装置应用于对电梯井道进行勘测的场合中,使用时,将升降驱动机构安装于电梯井道的顶部,紧接着将测量执行机构安装到测量平台上,并使测量平台与升降驱动机构相连可靠,最后将测量平台置入电梯井道中并与姿态保持机构相互配合。随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测量平台在电梯井道内上升或下降移动,测量执行机构能够对电梯井道完成各项勘测工作,且在此过程中姿态保持机构能够对测量平台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保证测量平台在电梯井道内姿态平稳,不会因受到井道内气流、机械振动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旋转或者横向晃动,能够保证测量执行机构的水平度和垂直度,防止因测量偏差导致勘测结果准确度低。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姿态保持机构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沿所述井道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在水平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测量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相对两侧的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滑动导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均设置为滑动轴承,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设置为限位钢丝绳,所述限位钢丝绳从所述滑动轴承的内孔穿设而过;
所述测量平台还包括位置调节组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上并与所述滑动轴承连接,所述位置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轴承靠近或远离所述平台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37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