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下穿铁路车站咽喉区关键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1694.2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6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罗鸣;先正平;赖良俊;辛跃辉;马宇超;李佳松;袁宾;黄金平;何剑;何家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刘飞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度 大斜交 框架 桥下 铁路 车站 咽喉 关键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下穿铁路车站咽喉区关键技术,步骤1:工作人员根据设计图纸以及现场施工环境进行施工,先将基坑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并通过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进行施工滑床板混凝土,施作润滑层、隔离层等,然后预制框架桥。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本发明通过采用板单元建立大斜交角度大跨度框架桥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构在成桥状态下空间效应,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合理选取D型梁线路加固方式,通过将大斜交角度大跨度框架桥材料采用HRB500钢筋和C50混凝土,加强了横向钢筋配置,同时对钝角应力集中区域,设置了加强钢筋,以满足结构强度和抗裂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大跨度斜交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咽喉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下穿铁路车站咽喉区关键技术。
背景技术
下穿铁路框架桥为公路市政道路与既有铁路交叉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随着公路市政道路路幅宽度的不断增加,涉及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的结构设计日益增多。特别是大斜交角度大跨度的框架桥结构,其在受力力学特性上与常规框架桥结构形式受力力学特性差异较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效应,传统的杆系分析计算模型难以准确分析大斜交角度大跨度框架桥的空间特性,按传统杆系分析计算模型计算偏于不安全,现有的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下穿铁路咽喉区的结构设计和降道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传统的杆系分析计算模型难以准确分析大斜交角度大跨度框架桥的空间特性,按传统杆系分析计算模型计算偏于不安全。
2、现有的既有铁路线路加固技术条件的限制,下穿框架桥施工期间,仅有12m、16m、24m三种规格的D型便梁可用于加固既有铁路,以满足下穿框架桥的施工要求,但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由于沿铁路线路方向投影长度长,即使采用最大跨度的24mD型便梁也不能满足跨过框架桥结构的要求。
3、下穿既有铁路的大斜交角度大跨度框架桥施工期间,需要在线路加固的D型梁支撑桩对应的顶底板位置进行开孔,而开孔容易使框架桥结构顶底板造成应力集中,出现开裂,存在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下穿铁路车站咽喉区关键技术。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下穿铁路车站咽喉区关键技术,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工作人员根据设计图纸以及现场施工环境进行施工,先将基坑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并通过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进行施工滑床板混凝土,施作润滑层、隔离层等,然后预制框架桥;
步骤2:预制完成后,工作人员在框架桥上采用24mD型便梁用于加固铁路,以满足下穿框架桥的施工要求;
步骤3: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在线路加固的D型梁支撑桩对应的顶底板位置进行开孔,桥顶底板开孔位置尽量避开结构钝角应力集中区域,选择结构应力相对较小的位置设置顶底板开孔;
步骤4;然后工作人员进行现浇框架桥,在现浇框架涵达到设计强度后,逐线拆除D型梁,逐线补强的施工顺序;
步骤5:然后根据铁路线路坡度要求,采用挖除既有正线道床,降低线路标高的技术手段,对咽喉区道岔迁改,保证了线路标高的降低满足规范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开孔之后,需要在顶板外侧,与补孔混凝土同时模筑3.35×3.35m,30cm厚钢筋混凝土板,对补孔部位进行加强,同时保证顶板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逐线拆除D型梁,逐线补强的施工顺序为,D型梁拆除期间插入木枕,采用P50 3-5-5-3吊轨梁对框架开孔范围线路进行吊轨梁加固,以满足空洞补强部位的施工需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现浇框架桥之前,要求施工单位凿除人工挖孔桩外层护壁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16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视觉显著映射与最小二乘优化的图像融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误触球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