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82012.1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1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忠;满林涛;王利鹏;查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卫媛媛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集中 载荷 作用 机加梁 重量 计算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f1;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t1;根据腹板总重量Qf1、任取梁高H2,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f2;根据凸缘总重量Qt1、任取梁高H2,得到与初始梁高H2对应的凸缘总重量;将腹板总重量Qf2和凸缘总重量Qt2相加,得到对应于任取梁高度H2机加梁的总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综合强度设计专业,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直升机主承力梁结构一般采用机加结构,其主要承受并扩散大的集中载荷,在直升机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众所周知,重量控制对于航空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主承力结构的重量控制。因此作为主承力结构的机加梁结构,方案设计阶段得到最小重量作为优化设计的首要目标。
影响机加梁结构重量的主要尺寸为腹板高度,通过梁高度的优化设计给出重量最优的设计方案。以往型号对于承受大的集中载荷作用的机加梁尺寸设计时,往往通过有限元方法,即建立不同高度的机加梁有限元模型,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对不同腹板高度机加梁分别进行尺寸定义,然后优选出尺寸最优方案。该方法耗时、耗力,需要对一系列腹板高度梁进行建模、计算,工作量较大,效率低,因此在前期方案设计阶段,提出一种快速得到机加梁重量最优方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能够快速给出不同高度梁对应的重量,从而遴选出高度最优的机加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f1;
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t1;
根据腹板总重量Qf1、任取梁高H2,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f2;
根据凸缘总重量Qt1、任取梁高H2,得到与初始梁高H2对应的凸缘总重量;
将腹板总重量Qf2和凸缘总重量Qt2相加,得到对应于任取梁高度H2机加梁的总重量。
具体的,所述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f1,具体包括:
根据初始梁高H1,利用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f1,其中,H1为初始梁高、ρ为材料密度、L为两支撑框段间长度、δ为梁腹板厚度、Hj为梁腹板布置筋条横向高度、b1为布置筋条后两筋条之间宽度与梁高之间取小值。
具体的,所述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t1,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20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