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应性地提示辅助行车信息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4900.8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10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郭信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神达数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67 | 分类号: | G08G1/0967;G08G1/0962;G08G1/01;G06V2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应性 提示 辅助 行车 信息 方法 系统 | ||
一种适应性地提示辅助行车信息的系统中,设置于行驶于当前路段之车辆的处理单元利用影像辨识技术从车辆的行车记录数据撷取出一个或多个指示对象;根据车辆的GPS定位数据和历史行驶路线数据确定驾驶人是否熟悉当前路段;根据行车记录数据、车辆的历史控制资料和当前路段之速限,确定驾驶人在车速和车道变换的驾驶习惯是否良好;及根据当前路段之历史违规及/或危险情况的参考信息以及驾驶人的路段熟悉度和驾驶习惯,决定从该(些)指示对象选出作为提示给驾驶人的辅助行车信息之提示对象的提示顺序,以使显示模块依序显示所有提示对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辅助行车信息的侦测,特别是指一种适应性地提示辅助行车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如TWI657950B所揭露的现有的指示对象的辅助辨识系统是透过撷取并辨识车辆行进方向的影像,从而根据用户或车辆驾驶人的需求,或者根据车载系统的自动化设定而将相对重要的指示对象(例如,道路标志)优先显示给驾驶人观看,以便让驾驶人能够更容易掌握路况并做出适当的相关操控(如,提前变换车道)。特别是,上述的辅助辨识系统中的控制器会根据系统预先设定、用户手动设定或基于当前情况(如,车辆与匝道出口的距离少于2Km、车辆的行驶速度过快等)的自动设定决定多个指示对象的优先显示顺序。
然而,上述辅助辨识系统所大致根据的系统预先设定来决定指示对象的显示顺序,虽然还可以相对麻烦的手动设定或基于车辆速度或所在位置的情况动态地微幅调整预定的顺序,尽管如此,但并未将如驾驶人的驾驶习惯、驾驶人对于行驶路线的熟悉程度、有关行驶道路的大数据等适应性条件或信息纳入在显示指示对象时排序的考虑。
因此,如何能以适应性的方式将辅助行车信息提示给驾驶人以提升行车安全遂成为相关技术领域所欲解决的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应性地提示辅助行车信息的方法及系统,其能克服现有技术至少一个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适应性地提示辅助行车信息的方法利用一设置于一车辆的处理单元来执行,该车辆行驶于一当前路段。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获得来自于该车辆的一车载系统且对应于该当前路段的行车记录数据、行车控制数据和GPS定位数据;(B)利用影像辨识技术,从该行车记录数据撷取出一个或多个与该当前路段有关的指示对象; (C)根据该GPS定位资料和对应于该车辆的历史行驶路线资料,确定该驾驶人是否熟悉该当前路段以产生一第一确定结果;(D)根据该行车记录数据、对应于该车辆的历史控制数据和含有该当前路段之速限的参考速限数据,确定该驾驶人与车速控制和车道变换控制有关的驾驶习惯是否良好以产生一第二确定结果;及(E)根据与该当前路段之历史违规情况和危险情况其中至少一者有关的参考信息、该第一确定结果和该第二确定结果,从该(些)指示对象中选出提示对象,决定所有提示对象的提示顺序,并使一显示模块依照该提示顺序显示所有提示对象作为提示给该驾驶人的辅助行车信息。
优选地,在步骤(C)中,该处理单元借由判定该车辆于一预定最近历史期间行经该当前路段的次数是否达到一预定次数来确定该驾驶人是否熟悉该当前路段。当该处理单元判定出该车辆行经该当前路段已达到该预定次数时,该处理单元所产生的该第一确定结果指示出该驾驶人熟悉该当前路段。当该处理单元判定出该车辆行经该当前路段尚未达到该预定次数时,该处理单元所产生的该第一确定结果指示出该驾驶人不熟悉该当前路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神达数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神达数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4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品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
- 下一篇:检测电路、方法及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