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7942.9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93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婉华;李晶;王海玲;渠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5/20 | 分类号: | H01S5/20;H01S5/10;H01S5/06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文思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激光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生长在衬底(20)上的第一限制层(30)、有源层(40)、第二限制层(50)及波导层(60),其中,
所述波导层(60)上表面部分刻蚀形成主振荡结构(61),另一部分刻蚀形成功率放大结构(62),其中,所述主振荡结构(61)与所述功率放大结构(62)之间设置电隔离区,所述主振荡结构(61)用于产生种子源,所述功率放大结构(62)用于将所述种子源进行功率放大后输出;
其中,所述主振荡结构(61)包括至少一组光子晶体结构(63),和/或所述功率放大结构(62)包括至少一组光子晶体结构(63);所述光子晶体结构(63)用于将多模的种子源转换为单模的种子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振荡结构(61)为脊型波导结构或倒锥形波导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结构(62)为锥形波导结构或双蝶形波导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振荡结构(61)与所述功率放大结构(62)邻近的一端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子晶体结构(63)的刻蚀间距为1μm~15μm,周期为2μm~3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层(70),位于所述主振荡结构(61)和所述功率放大结构(62)的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电极层(10),位于所述衬底(20)的下表面;
上电极层(80),位于所述绝缘层(70)的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振荡结构(61)与所述功率放大结构(62)采用独立的电源激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高反膜,位于所述主振荡结构(61)的一侧面;
增透膜,位于所述功率放大结构(62)的一侧面,且与所述高反膜相对设置。
10.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上依次生长形成第一限制层、有源层、第二限制层及波导层;
将所述波导层上方部分刻蚀形成主振荡结构,另一部分刻蚀形成功率放大结构,其中,所述主振荡结构与所述功率放大结构之间刻蚀形成电隔离区,所述主振荡结构用于产生种子源,所述功率放大结构用于将所述种子源进行功率放大后输出;
在所述主振荡结构和/或所述功率放大结构上刻蚀形成至少一组光子晶体结构,所述光子晶体结构用于将多模的种子源转换为单模的种子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794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风防倒灌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插头和电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