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撑隧道内软基段拱架拱脚的树形钢管桩及其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94935.1 | 申请日: | 202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3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谭强;张剑兴;徐博;张明扬;李继业;廖忠昕;雷唐林;肖存伟;刘旭东;刘香林;刘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11/10;E21D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梁语嫣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隧道 内软基段拱架拱脚 树形 钢管 及其 施工工艺 | ||
1.支撑隧道内软基段拱架拱脚的树形钢管桩,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钢管(11),其特征在于,第一钢管(11)上均设置有第二钢管(12),第二钢管(12)与第一钢管(11)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背离第二钢管(12)的第一钢管(11)一端呈封闭状;
第二钢管(12)顶端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3),第一支撑部(13)处于第二支撑部(14)下端,第一支撑部(13)与第二支撑部(14)之间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部(14)与支撑的隧道顶端(100)进行贴合;
第二钢管(12)上端部设置有与自身型腔相连通的排料口(120),第一钢管(11)下端部设置有与自身型腔相连通的进料口(11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树形钢管桩,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部(13)包括拆卸部(131)、以及安装在拆卸部(131)顶端的支撑块(132),支撑块(132)与第二支撑部(14)之间固定连接,拆卸部(131)与第二钢管(12)顶端之间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树形钢管桩,其特征在于,内软基段开设有固定区域,固定区域内设置有呈镜像分布,并且相互拼接的卡板(2),卡板(2)对第一钢管(11)下端部呈包裹状;
两个卡板(2)之间的固定区域内填充水泥砂浆。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树形钢管桩,其特征在于,第一钢管(11)的底端部在固定区域上呈悬空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树形钢管桩,其特征在于,卡板(2)上设置有多个溢流孔(20)。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树形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钢管(11)上的支撑板(31),支撑板(31)下端设置有贴合的搭接部(32),搭接部(32)设置有为两个,两个搭接部(32)呈镜像相互拼接的状态,搭接部(32)下端设置有相贴的支撑柱(33),支撑柱(33)螺纹配合连接在支撑套内,支撑套由两个相互拼接的半支撑套(34)组成,两个半支撑套(34)分别固定安装在卡板(2)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树形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搭接部(32)的下端与卡板(2)的上端之间设置有连杆(4),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接部的下端与卡板(2)的上端之间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树形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树形钢管桩的施工工艺:
对内软基段进行开挖出固定区域,使得第一钢管(11)的底端部在固定区域上呈悬空状态对隧道顶端(100)进行支撑;
进料口(110)进行水泥砂浆的注入,使得水泥砂浆从第一钢管(11)底端部进入至第一钢管(11)的型腔内直至进入至第二钢管(12)内,当第二钢管(12)填充完毕后,从排料口(120)进行排出;
卡板(2)内侧进行水泥砂浆的注入,直至填充两个卡板(2)之间的固定区域;
当水泥砂浆完全凝固时,旋转支撑柱(33),使得支撑柱(33)顶端向下远离搭接部(32),进行对搭接部(32)下压,使得卡板(2)从凝固的水泥砂浆上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493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