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贝氏体非调质钢、转向垂臂及转向垂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4969.2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6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王中兴;王宝昆;闫志;张涛;张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14;C22C38/38;C22C38/28;B21J5/00;B21K29/00;C21D8/00;B62D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卢春燕 |
地址: | 1014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贝氏体非调质钢 转向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贝氏体非调质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C≤0.32%、Si:Si≥0.2%、Mn:Mn≥1.85%、P:P≤0.01%、S:S≥0.02%、Ti:Ti≥0.34%、Cr:Cr≤0.54%,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氏体非调质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23%≤C≤0.32%、Si:0.20%≤Si≤0.45%、Mn:1.85%≤Mn≤2.05%、P:P≤0.01%、S:0.02%≤S≤0.04%、Ti:0.34%≤Ti≤0.4%、Cr:0.4%≤Cr≤0.54%,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氏体非调质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23%≤C≤0.32%、Si:0.2%≤Si≤0.45%、Mn:1.85%≤Mn≤2.05%、P:P≤0.01%、S:0.02%≤S≤0.04%、Ti:0.34%≤Ti≤0.4%、Cr:0.4%≤Cr≤0.54%,Fe:96%~96.5%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贝氏体非调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非调质钢的屈服强度为Rp0.2,所述Rp0.2满足,Rp0.2≥750MPa;所述贝氏体非调质钢的抗拉强度为Rm,所述Rm满足,Rm≥900MPa;所述贝氏体非调质钢的断后伸长率为A,所述A满足,A≥9%,所述贝氏体非调质钢的常温冲击功为KU2,所述KU2满足,KU2≥45J。
5.一种转向垂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贝氏体非调质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垂臂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心水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心水平面不在同一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大宽度,沿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所述本体的宽度逐渐减小。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垂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贝氏体非调质钢作为坯料,经过加热升温、初始锻造阶段、终锻阶段和冷却阶段即可获得转向垂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升温为升温至温度为T1,所述T1满足,1230℃≤T1≤1250℃;
所述初始锻造阶段:所述初始锻造阶段的锻造温度为T2,所述T2满足,1110℃≤T2≤1140℃,所述初始锻造阶段的煅烧时间为t1,所述t1满足,10min≤t1≤20min;
所述终锻阶段:所述终锻阶段的锻造温度T3,所述T3满足,1020℃≤T3≤1050℃;所述终锻阶段的煅烧时间为t2,所述t2满足,10min≤t2≤20min;
所述冷却阶段:所述冷却为空气冷却,冷却速度V1,所述V1满足,0.7℃/s≤V1≤2.5℃/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49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