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温高盐封堵剂的原料组合物、封堵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1840.6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4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娜;伊卓;刘希;李雅婧;杨金彪;张瑞琪;方昭;祝纶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08 | 分类号: | C09K8/508;C09K8/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周媛;李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封堵 原料 组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耐高温高盐封堵剂的原料组合物、封堵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耐高温高盐封堵剂的原料组合物包括耐盐型丙烯酰胺聚合物、交联剂、除氧剂和增强剂;还可进一步包括溶剂。封堵剂制备时先往部分溶剂中加入增强剂,充分溶解,得到增强剂溶液;往剩余溶剂中加入耐盐型丙烯酰胺聚合物,充分溶解,得到耐盐型丙烯酰胺聚合物溶液;然后加入增强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与交联剂、除氧剂充分混合,得到耐高温高盐封堵剂。本发明的耐高温高盐封堵剂在油藏开采中特别是在碳酸盐油藏开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在较高温度、较高矿化度和高钙镁离子环境下,在较长时间范围内有效地封堵水窜通道,尤其是对超深井高含水井的封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进一步地说,是涉及耐高温高盐封堵剂的原料组合物、封堵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全球分布广泛,其油气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0.6%,对世界油气增产增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分布主要位于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相比砂岩油藏,碳酸盐油藏见水快,水淹后油气产量下降迅速。利用堵水技术进行控水稳油是目前最常见的工艺措施,在中东部油田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对于碳酸盐岩油藏,油藏条件更为苛刻,一般油藏埋超深,且高温高盐。以塔河油田为例,大部分油藏埋深大于4000m,主力储层温度在125℃以上,地层水矿化度高达200000mg/L且钙镁离子含量高(Ca2+,Mg2+为5-8g/L)。
现有的常规堵剂主要包括树脂类、沉淀类、泡沫类、冻胶类,其中以冻胶类应用较为广泛。该类堵剂主要是以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为增稠剂,以酚醛树脂或者金属铬为交联剂,复配注入地层,在地层深处原位交联形成凝胶以堵水。该类堵剂具有较好的油水选择性和韧性,但是耐温、抗盐性差,尤其是在高矿化度、高钙镁离子影响下很快发生脱水收缩,存在耐受性差、封堵有效期短等问题。
因此,制备一种具有耐高温高盐的封堵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凝胶堵剂无法有效应用于较高温度、较高矿化度、较高钙镁离子环境下,实现较长时间堵水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耐高温高盐封堵剂的原料组合物、封堵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耐高温高盐的封堵剂的原料组合物或封堵剂能在较高温度、较高矿化度和高钙镁离子环境下,在较长时间范围内有效地封堵水窜通道,尤其是针对超深井、高含水井的封堵。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耐高温高盐封堵剂的原料组合物,所述原料组合物包括耐盐型丙烯酰胺聚合物、交联剂、除氧剂和增强剂;
所述增强剂为聚乙烯醇;
所述耐盐型丙烯酰胺聚合物、交联剂、除氧剂和增强剂的质量比为(0.4-1.5):(0.6-3):(0.01-0.5):(0.02-0.8),优选为(0.6-1.2):(0.8-2):(0.05-0.3):(0.05-0.5)。其中,各组分的重量比也可以是范围内任意一个点值构成的比例。
本发明的耐高温高盐封堵剂的原料组合物中的各组分可以单独储存,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在一起储存。所述耐高温高盐封堵剂原料组合物在使用时需要有溶剂存在,但是不含溶剂时也可以作为产品销售,待使用时可以再配以预定量的溶剂。
所述高温高盐油藏调剖堵水用封堵剂原料组合物中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按常规用量加入本领域的常规物质。
在本发明中,所述耐盐型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种类可参照现有技术选择。针对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耐盐型丙烯酰胺聚合物选自丙烯酰胺均聚物、N,N-二甲基丙烯酰胺均聚物、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M/AMPS共聚物)、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和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18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