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60598.4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9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和;芦红云;张圣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9/04;C08B37/00;A61K31/715;A61P25/00;A01G18/20;A01G18/00;A01G18/50;A01G18/4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韩聪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达木 中国 美味 蘑菇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由来源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野生大肥菇组织分离并纯化获得,命名为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亚种ZJU‑TP‑08,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511。本发明提供了适合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亚种ZJU‑TP‑08菌丝体液体发酵的培养基和胞外多糖富集的培养基,通过优化液体培养基,克服其液体培养生长缓慢的问题,其菌丝体的产量达到6.93g/L,胞外多糖的产量达到2.42g/L。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胞外多糖具有抑制A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神经损伤从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亚种(Agaricussinodeliciosus var.Chaidam)ZJU-TP-08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 var.Chaidam)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一种珍稀的野生食用真菌,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伞菌目(Agaricales)、蘑菇科、蘑菇属的低温型地生蘑菇。其子实体肥大,菌盖直径6-20cm,初半球形,后扁半球形,顶部平或略下凹,菌盖边缘有不规则鳞片,菌褶为深褐色,呈现白色双层环伞菌子实体。
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主要生长在戈壁草滩土层下20~70cm。由于生长在特殊生态环境下,其具有菌肉结构紧密、含水量低、富有弹性、耐储运、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分类十分重要的野生型食用真菌。其子实体具有抗疲劳、缓解缺氧、提高劳动耐力等强身健体的功效,其作为天然、传统的美味食品和民间医药受到了当地人民的高度重视。
真菌多糖是从真菌子实体、菌丝体及其发酵液中分离出的代谢产物,是一类由10个以上的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多聚物。柴达木大肥菇中的多糖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抗炎和提高免疫力的生物活性,申请号为20181157940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从柴达木双层环伞菌中分离的子实体多糖、发酵液多糖和菌丝体多糖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损伤的作用。在传统培育中,主要通过人工固体栽培来培养真菌。该方法具有培养周期长、培养环境条件难以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性难保证等缺点。这些缺点阻碍了食用菌工业化的进程。
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是在生物系统反应器中采用液体培养基,借助培养基的溶氧,从而为菌体提供代谢所需得氧气,并可通过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来获得大量菌丝体及多种胞外产物。与传统人工栽培和天然采摘相比,液体深层发酵在培养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培养条件易于控制、产物具有多样性、菌龄一致、产量高、便于大规模生产等方面有突出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作为在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地下食用菌,因其产量低,加上产地偏远,以及发酵水平低等问题,限制了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多糖工业化的发展。因此,从野生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中分离鉴定出品质优良的种质进行人工驯化,并探究一种适合其多糖发酵生产的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对于开发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多糖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挖掘一种生长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地区的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亚种食用菌资源,并提供一种基于菌种液体化的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液体培养方法,以有效克服柴达木中国美味蘑菇在现有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下存在的菌丝容易老化从而产量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05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