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防止馈电的提醒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5050.0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1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陶华胜;赵松岭;雷永富;郭晓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B60R16/033;B60Q9/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赵中英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防止 馈电 提醒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防止馈电的提醒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车辆馈电风险检测模块、车身域控制器、车载提醒系统,所述车辆馈电风险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蓄电池馈电相关联的参数数据,其输出端连接至车身域控制器,所述车身域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参数数据来判断车辆是否处于馈电风险状态,并在处于馈电风险状态时驱动车载提醒系统发出提醒信号。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及时的提醒用户馈电风险,及时催促用户避免车辆处于馈电风险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馈电的风险;提醒采用仪表或中控屏弹窗方式提醒用户,并可以重复循环检测,准确可靠的给出提醒弹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内电源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防止馈电的提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新四化带来的汽车用电器数量增多,以捷途产品系列为例,从14年的13个用电器,到目前的38个用电器,用电器的增加,导致车辆电平衡控制难度增加;并且由于车辆数字座舱的普及,用户在停车后,在车内休息的同时,可以利用车辆的功能听音乐、吹空调等,如果此时车辆处于未启动状态,会快速消耗蓄电池的电量,在-30℃或25℃的环境下,电量下降到60%或40%以下,车辆将无法正常启动,并且会造成蓄电池的损伤,减少寿命;本发明的宗旨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车内数字座舱中控屏幕进行弹框,提醒客户长时间耗电会导致车辆不能启动,减少车辆馈电不能启动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防止馈电的提醒系统及方法,用于通过提醒的方式来告知用户馈电的风险,做到及时提醒用户,减少馈电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防止馈电的提醒系统,包括车辆馈电风险检测模块、车身域控制器、车载提醒系统,所述车辆馈电风险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蓄电池馈电相关联的参数数据,其输出端连接至车身域控制器,所述车身域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参数数据来判断车辆是否处于馈电风险状态,并在处于馈电风险状态时驱动车载提醒系统发出提醒信号。
所述车载提醒系统包括中控屏幕或仪表,所述车身域控制器通过网关连接至中控屏幕或仪表,用于驱动中控屏幕或仪表发出提醒信号。
所述中控屏幕或仪表发出弹窗提醒,以弹窗文字提醒和或语音提醒的方式发出提醒信号。
所述车辆馈电风险检测模块包括车辆启动状态检测模块、车速传感器、档位传感器。
一种车辆防止馈电的提醒方法,包括,
检测与车辆馈电风险相关的车辆参数数据;
根据检测的车辆参数数据判断车辆是否处于馈电风险状态;
若判断处于馈电风险状态则通过屏幕弹窗的方式给出文字和或语音提醒信号以对用户进行提醒。
所述车辆参数数据包括车辆启动状态、车速数据、电源档位状态。
馈电风险状态的判断方法包括:
当车辆处于非启动状态且车速为0时或车辆电源档位处于ON档位/ACC档位状态持续时间达到设定时间阈值时,判断车辆处于馈电风险状态。
通过屏幕弹窗的方式给出文字和或语音提醒信持续设定提醒时间后退出弹窗提醒并在每隔时间T周期循环判断是否处于馈电风险状态,直至车辆启动或车辆设防。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及时的提醒用户馈电风险,及时催促用户避免车辆处于馈电风险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馈电的风险;提醒采用仪表或中控屏弹窗方式提醒用户,并可以重复循环检测,准确可靠的给出提醒弹窗;实施方便简单,不涉及硬件改进,采用的硬件均为车内车载硬件,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条件下,利用车辆现有硬件资源的条件下,通过增加软件策略主动提示客户车辆馈电风险,降低车辆馈电导致不能启动的风险,实现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5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