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级限位支撑的被动式可穿戴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54658.1 | 申请日: | 2021-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3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燕;梁乐;李萌萌;王宏亮;曹荣祥;刘汉鼎;李晓航;欧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汪清 | 
| 地址: | 22206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级 限位 支撑 被动式 穿戴 下肢 骨骼 机器人 | ||
1.一种三级限位支撑的被动式可穿戴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包括人机固定绑带和用于左下肢、右下肢穿戴的外骨骼;所述外骨骼包括大腿部件、膝关节和小腿部件;所述大腿部件围绕膝关节相对于小腿部件旋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膝关节上端设有多个工作限位面和一个极限限位面的限位结构,每个工作限位面对应于人体的不同工作姿态;所述大腿部件内设有可沿大腿内部上下滑动的姿态调节模块,且所述大腿部件内设有多个工作限位槽和一个极限限位槽;每个工作限位槽对应于一个工作限位面,极限限位槽对应于极限限位面;所述姿态调节模块能够与对应的工作限位槽卡合,实现与对应工作限位面的接触并形成限位角产生支撑力;且所述姿态调节模块能够与工作限位槽分离并卡入极限限位槽,实现与工作限位面的分离并与极限限位槽接触,完成机器人的非工作状态时大腿部件与小腿部件的折叠;
所述姿态调节模块包括限位调节开关、按压弹簧、姿态调节块;
所述大腿部件内设有限位调节槽,所述姿态调节模块可在限位调节槽内上下滑动;所述限位调节开关与姿态调节块之间设有按压弹簧;所述姿态调节块下端设有限位挡块,用于与限位结构配合,完成姿态的调整;所述限位调节开关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调节槽左右两侧均间隔的设有多个工作限位槽,顶端左右两侧设有极限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与对应侧的限位槽配合,实现对姿态调节模块位置的限位;
所述工作限位面包括大腿部件与小腿部件形成一级限位面、二级限位面和三级限位面;
所述人机固定绑带通过设置在大腿部件上部的悬挂机构上;所述悬挂机构包括挂扣盖板、挂扣转盘、矩形弹簧、滑动连接件;
所述矩形弹簧和滑动连接件设置在挂扣盖板的矩形空腔内,所述挂扣盖板由左右两个盖板组成,挂扣转盘可从其中一个盖板装入,并由另一个盖板进行径向限位;所述滑动连接件设置在矩形弹簧和挂扣转盘之间,能够在矩形弹簧的弹力下与挂扣转盘的侧端接触,实现轴向限位;所述挂扣盖板设有滑动连接件的滑动限位槽,以按压滑动连接件接触滑动连接件对挂扣转盘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级限位支撑的被动式可穿戴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扣转盘为二阶圆柱轴;其中一个盖板上设有开口槽,该开口槽包括位于下侧圆状开口槽和位于上侧的U型开口槽,所述圆状开口槽直径与所述挂扣转盘大轴的轴径相同;另一盖板的上端内侧设有圆形容纳空腔,用于容纳挂扣转盘的大轴,圆形容纳空腔边缘有凸起限位,对挂扣转盘的大轴进行径向限位;另一盖板的上端设有U型开槽,挂扣转盘放入小轴穿过U型开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级限位支撑的被动式可穿戴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机构通过大腿长度调节机构与大腿部件连接;所述大腿长度调节机构包括悬挂杆、固定件外壳、调节开关和扭转弹簧;
所述悬挂杆下端与大腿部件连接,且能够上下滑动;所述固定件外壳固定在与大腿部件上;所述悬挂杆沿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多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开关上设有卡孔凸台;
所述调节开关与固定件外壳之间设有扭转弹簧,在扭转弹簧作用下,所述卡孔凸台卡入调节孔内;拨动所述调节开关实现卡孔凸台与调节孔的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级限位支撑的被动式可穿戴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部件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小腿支撑板;设置在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上的防护壳体;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均设有多个调节孔;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可滑动连接;所述防护壳体上设有调节开关,调节开关将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调节孔锁定,按压调节开关完成解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级限位支撑的被动式可穿戴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开关包括长度调节开关、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连接件底座和按压弹簧;所述长度调节开关穿过壳体和中间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连接;所述壳体上盖与中间连接件之间设有两个按压弹簧;所述中间连接件设有两个长度调节轴,所述长度调节轴穿过壳体并卡入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的调节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46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隐私计算的多源数据融合平台
- 下一篇:具有换气功能的浴用取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