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异辛烯醛加氢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0253.0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2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宋家庆;孙建川;王旭辉;胡雨昊;任帅;郜阿旺;杨涛;徐向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755 | 分类号: | B01J23/755;B01J21/02;B01J27/16;B01J32/00;B01J35/10;C07C45/62;C07C47/02;C07C29/17;C07C31/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依云;陈小莲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氢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辛烯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加氢催化剂领域,公开了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异辛烯醛加氢中的应用。所述加氢催化剂包括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活性组分,其中,所述载体为氧化铝和/或磷改性氧化铝,所述活性组分为镍;所述加氢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00‑630m2/g,孔体积为2‑4cm3/g,最可几孔径为10‑30nm。将该加氢催化剂应用于异辛烯醛加氢制异辛醛及异辛醇反应中,能够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氢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异辛烯醛加氢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氧化铝在催化领域应用广泛,80%以上催化剂是以氧化铝为载体。工业上使用的氧化铝大多经薄水铝石焙烧而得,通常工业上使用的氧化铝比表面积为100-200m2/g,孔体积约为0.2-1.0cm3/g。
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需要氧化铝载体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以提供足够的位置让活性物质附着;需要大的孔体积以保证浸渍过程中一次可以浸渍足够多的浸渍溶液,以减少浸渍次数,从而减少能耗。在催化反应中,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催化剂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提高反应的效率;大孔体积的催化剂可以提供足够的孔道以供反应物及产物进出,增加催化效率。然而目前的加氢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通常在200m2/g以下,孔体积在1.0cm3/g以下,无法满足催化剂高效低能耗的需求。
CN106807419A公开了一种浸渍法制备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方法,其中,该加氢处理催化剂为镍钼磷加氢催化剂,其比表面积最大为203m2/g,孔体积为0.41cm3/g。
CN108620085A公开了一种改性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其中,该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为Co-Mo/Al2O3加氢催化剂,其比表面积最大220m2/g,孔体积为0.44cm3/g。
CN101429454A公开了一种全馏分裂解汽油双烯烃选择性加氢方法,其中,所用镍催化剂中至少含有氧化镍和氧化硅,另外,氧化镍含量17-18wt%,催化剂比表面积为98-114m2/g,孔体积为0.42-0.45cm3/g。
另外,在异辛烯醛选择性加氢制异辛醛的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活性成分多为贵金属如Pd等,成本较高。
CN1569789A公开了一种2-乙基己醛的制备方法,其中,Pd/Al2O3为催化剂制备异辛醛,Pd含量为0.1-0.5wt%,此方法过程较复杂,催化剂成本高。
US4018831采用Pd-Ni/Al2O3催化剂,转化率仅为74%,选择性仅为97.5%。
目前,异辛烯醛加氢制异辛醇的催化剂的活性成分多为Ni,Ni含量通常在30%以上,而使用的载体比表面积、孔体积较小,需浸渍焙烧多次才能制得催化剂,能耗较大。
CN1511816A公开了一种异辛醇制工艺及其催化剂,采用Ni/Al2O3催化剂用于异辛醇的制备,在NiO含量大于20wt%时,也就是Ni含量大于15.6wt%时,进行两次浸渍才能达到所需负载量。
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加氢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加氢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低的缺陷问题,以及制备成本高和转化率低的缺陷问题,提供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异辛烯醛加氢中的应用,该催化剂对于异辛烯醛加氢制异辛醛及异辛醇均具有高催化活性及选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02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管机及空调器
- 下一篇:列车运行能力计算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