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的柱状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50057.3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4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毛龙;姚俊;胡发灵;王小强;张浩军;黄恩光;宋壬申;贺芷薇;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R21/26 | 分类号: | B60R21/2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孙建玲 |
地址: | 441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柱状 安全气囊 气体 发生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柱状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筒体、电爆管组件、产气药、自动点火药和排气组件,电爆管组件和排气组件固定在筒体的两侧端口,电爆管组件包括电爆管、弹簧和挡片;排气组件包括节流阀、爆破片和排气端盖,通过爆破片分隔出靠近节流阀的第二燃烧室和靠近排气端盖的第三燃烧室;节流阀与挡片之间形成第一燃烧室,产气药和自动点火药自由散布在第一燃烧室内,产气药在电爆管引爆后引燃,在第一燃烧室内燃烧产气,气体进入第二燃烧室使室内压力上升导致爆破片爆破,自第三燃烧室进入气袋。本发明减少零件数量、取消传火药、将电爆管采用注塑工艺与筒体连接为一体,排气组件模块化设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发生器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安全气囊发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成本的柱状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用于对汽车安全气囊膨胀充气,尤其是侧面气囊用烟火式安全气囊发生器。
背景技术
汽车的安全保护缓冲系统一般包括撞击传感器、控制器、气体发生器、气袋等,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传感器测出汽车发生碰撞产生的惯性加速度,并将信号传导至控制器,控制器判断碰撞加速度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如果加速度的大小和持续时间超过或达到预定极限值,控制器发出点火信号启动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启动后产生大量气体充入气袋,气袋迅速膨胀展开在乘员侧面,避免了乘员由于惯性冲击力与汽车其它硬物碰撞而产生伤亡,能够有效减小事故对人体胸部或者头部的伤害,从而保护驾驶者及乘车者的生命安全。
随着技术进步,在满足输出性能的前提下,对发生器成本控制越来越高,优化发生器设计,降低产品的成本,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通常的气体发生器原理都是点火器点火,引燃传火药,传火药引燃产气药,产气药燃烧后产生大量气体,再通过过滤网对残渣进行过滤后,对气囊充气。一般的柱状发生器都装配有传火药和过滤网,药剂种类多,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中国专利CN112109657A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柱状气体发生器,发生器主要结构是药杯内装填传火药,并且有固定药杯结构,爆破盘与筒体进行焊接固定,过滤网放置在爆破盘下级。该技术方案的缺点是:1.结构件较多,设计有装配传火药的药杯及固定结构,装配过滤网的结构及固定结构。2.药剂类型多,有点火药、传火药、自动点火药和产气药。3.爆破盘破裂后,药剂快速移动至过滤网进行燃烧,移动过程产生的冲击会造成药粒破碎,影响燃烧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气体发生器零件、降低发生器成本、优化装配工艺,提供一种低成本的烟火式柱状气体发生器,该发生器具有初始压力建立快、燃烧室内压低,出口压力稳定、过滤良好、出口温度低、粉尘少,且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成本的柱状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筒体、电爆管组件、产气药5、自动点火药和排气组件,所述筒体作为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状结构;所述电爆管组件通过卡边、焊接或注塑方式固定在筒体4的一侧端口处,包括电爆管1、弹簧2和挡片,弹簧一端套在电爆管1外周,另一端顶在挡片3的端面上;所述排气组件固定在另一侧端口处,包括节流阀7、爆破片8和排气端盖9,节流阀和排气端盖9围成燃烧-排气腔体,爆破片8位于节流阀7和排气端盖9之间,将燃烧-排气腔体分隔为靠近节流阀7的第二燃烧室42和靠近排气端盖9的第三燃烧室43;节流阀7与挡片3之间形成第一燃烧室41,产气药5和自动点火药6自由散布在第一燃烧室41内并被挡片3压紧,产气药5在电爆管1引爆后引燃,在第一燃烧室41内燃烧产气,气体进入第二燃烧室42使室内压力上升导致爆破片8爆破,气体自第二燃烧室42经第三燃烧室43进入气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成本的柱状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成本的柱状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电爆管组件采用卡边、焊接方式与筒体固定连接,卡边和焊接后再采用注塑工艺,或者直接采用整体注塑方式与筒体固定连接,降低成本,提高了筒体的密封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未经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0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