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油茶籽油的食用油凝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1010.0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1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魏星;陈同铸;陈伟;方成俊;徐春林;谢燕飞;李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D7/005 | 分类号: | A23D7/005;A23D7/04;C07D263/4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李浩宇 |
地址: | 231300 安徽省六安市舒***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油茶 食用油 凝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油茶籽油的食用油凝胶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技术领域。所述食用油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乙基纤维素、乳化剂加入去离子水中,在40‑60℃下搅拌20‑40min,得乳液a;步骤二、向乳液a中加入油茶籽油,室温下搅拌30‑50min,得乳液b;步骤三、向乳液b中加入乙基纤维素和多肽凝胶剂,用35‑42℃水浴凝胶化,得一种基于油茶籽油的食用油凝胶。利用乙基纤维素的增韧作用,提高所获得油凝胶的加工性能和触变性,所述多肽凝胶剂是以四胺基中间体为核的树状多肽,具有多肽疏水空腔、酰胺基和羧基,具有水油两亲性,其中所述多肽疏水空腔可以作为油相的载体,增加油凝胶的持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油茶籽油的食用油凝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固体脂肪是涂抹脂、巧克力、生奶油、冰激凌及焙烤食品等的主要成分,没有固体脂肪,很多食品将不能成型。传统的固体脂肪为氢化植物油(例如植脂末、人造奶油和代可可脂)或者含高饱和脂肪酸的天然油脂。饱和脂肪、反式脂肪与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耐受性、炎症、氧化应激和肥胖等慢性疾病息息相关。因此,亟需寻求替代传统的固体脂肪物质。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替代品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油凝胶,另外一种为乳凝胶。两者皆为对液态植物油进行凝胶化,通过向植物油中添加凝胶化剂或乳化剂,使得植物油凝胶化或乳化,进而具有三维网络结构,阻止液态油的流动,产生具有固态脂肪特性的油凝胶,进而能够代替或部分代替固态脂肪。
但是,目前生产的油凝胶存在持油性低,触变性能低的问题。
油茶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且富含茶多酚、VE、β-胡萝素、角鲨烯等生物活性成分,关于油茶籽油的油凝胶报道较少。且一般而言,油凝胶的晶体生长方式和微观结构受凝胶剂的影响。油凝胶的硬度、持油性、触变性能因油凝胶的微观结构的影响。因而凝胶剂的不同将导致油凝胶的硬度、持油性、触变性能。
针对油凝胶存在持油性低,触变性能低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基于油茶籽油的油凝胶,其中,凝胶剂采用复合凝胶剂,以获得持油性和触变性能好的油凝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油茶籽油的食用油凝胶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油茶籽油的食用油凝胶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油茶籽油的食用油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乳化剂加入去离子水中,在40-60℃下搅拌20-40min,得乳液a;
步骤二、向乳液a中加入乙基纤维素和油茶籽油,室温下搅拌30-50min,得乳液b;
步骤三、向乳液b中加入多肽凝胶剂,用35-42℃水浴凝胶化,得一种基于油茶籽油的食用油凝胶。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乳化剂、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5.5:100。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乳液a、乙基纤维素、油茶籽油的质量比为100:0.2-0.7:12-37。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乳液b、多肽凝胶剂的质量比为100:0.5-1.5。
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为吐温60、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和酪蛋白酸钠按照质量比为1-3:1.2-2.3:0.7-1.4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大豆分离蛋白通过以下步骤制成:
将大豆分离蛋白与葡聚糖以重量比为1:1混合后,用水溶解调至6%(w/v)后冷冻干燥,干燥后的粉状物过120目筛后放置于干燥器内(容器底部放置饱和KBr溶液),保持相对湿度79%、温度60℃,反应一周后即得改性大豆分离蛋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1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