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两层装配式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的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4728.7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9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赵九;艾鹏鹏;陈航;李然;杨超;耿大新;谭成;刘成奇;王宁;黄永虎;祝俊华;罗傅刚;夏杨;王云明;朱雄涛;徐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徐柳华 |
地址: | 332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装配式 预应力 型钢 组合 支撑 安装 方法 | ||
1.一种地下两层装配式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施工准备:确定现场钢构件堆放位置和施工机械进出场线路,根据施工阶段不同,动态地优化布置场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工序,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钢构件进场后按设计图纸、规范及加工厂质检报告单,对构件的质量进行验收检查,主要检查构件外形尺寸,螺孔大小和间距、焊接拼装质量等,基坑内部预应力型钢组合式支撑正下方设置型钢立柱(4),施工过程严格控制型钢立柱(4)插入深度及角度、垂直度等;
步骤S2、定位放线:定位放线时,清理干净安装型钢立柱(4)的连接平面,根据构件深化图纸在作业层混凝土顶板上,弹设控制线对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步骤S3、冠梁(1)与预埋件安装:先进行钻孔桩(2)及冠梁(1)的施工,钻孔灌注桩2及冠梁1施工在完成后,对型钢组合支撑第一层平面的混凝土三角墩(3)进行浇筑施工同时进行预埋件安装设置;
步骤S4、型钢立柱(4)施工:步骤S4包括S41至S44,步骤S41:型钢立柱(4)安装前,首先进行放样数据计算、复核,施工放样(小样桩)采用世界坐标法,根据定位图纸及桩位图先计算出每根柱到测站的距离、角度;步骤S42:现场放样及复核,样桩的施工放样严格按要求执行,样桩放好之后报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步骤S43:安放型钢时要注意型钢腹板的方向,使得型钢腹板安装方向与图纸设置方向一致;S44:桩顶标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控制,严禁超送,桩顶标高误差控制在土2cm左右;
步骤S5、一层的支撑托座(6)与支撑梁(5)安装:将支撑梁(5)安装在型钢立柱(4)上,在将支撑托座(6)安装在支撑梁(5)上,S5包括S51至S53,步骤S51:支撑托座(6)的安装前务必控制其水平标高,通过八字撑(7)、型钢组合对撑(9)以及H型钢的定位标高反推其顶面水平标高,且误差不得超过土5mm;步骤S52:支撑托座(6)上部标高=支撑结构中心标高-H型钢规格的1/2-支撑梁(5)规格,支撑托座(6)的安装要求严格控制垂直度,当型钢立柱(4)发生偏位时,支撑托座(6)务必要通过加垫钢板达到垂直要求;步骤S53:支撑托座(6)安装后须与型钢立柱(4)桩紧固牢靠,高强螺栓(18)的扭矩需达到规定要求;
步骤S6、一层组合支撑八字撑安装:型钢组合支撑第一层平面的八字撑(7)由型钢、钢盖板(11)、槽钢(12)组成,槽钢(12)倾斜设置在型钢上,型钢组合支撑第一层平面的八字撑(7)通过加强型加压件(10)与高强螺栓(18)分别与混凝土三角墩(3)和三角件(8)相连接;
步骤S7、一层组合支撑对撑安装:第一层平面的型钢组合对撑(9)也由H型构件、钢盖板(11)、槽钢(12)组成,所述第一层平面的型钢组合对撑(9)由若干个H型构件首尾拼接而成,相邻两个H型构件之间通过钢盖板(11)连接,且槽钢(12)连接在H型构件上方,型钢组合对撑(9)通过加强型加压件(10)与高强螺栓(18)分别与三角件(8)相连接,形成整体支撑结构;
步骤S8、一层组合支撑预应力施加:型钢组合对撑(9)安装完成后,土方开挖前,对一层组合支撑结构施加预应力;
步骤S9、土方开挖第二层支撑工作面:一层支撑预应力施加后,土方开挖至第二层支撑工作面,在土方开挖时,钢支撑立柱四周应对称开挖,土方开挖过程中,严禁施工机械及其它大型设备在支撑上覆土后越过支撑结构;
步骤S10、二层组合支撑牛腿施工:将型钢牛腿(15)两端分别连接在钻孔桩(2)与锯齿件(16)上;
步骤S11、二层组合支撑围檩(13)安装:安装围檩(13)应遵循“先长后短,减少接头数”的原则,优先使用较长围檩,特别是标准节的构件,以减少接头数,围檩(13)随支撑架设顺序逐段吊装,人工配合吊机将围檩(13)安放于型钢牛腿(15)的支架上,围檩(13)就位后应检查型钢牛腿(15)是否因撞击而松动,如有松动立即补焊加固,围檩(13)的连接部位和搭接部位必须满足强度要求,使用摩擦型高强螺栓(18)紧固连接,拼接的整个围檩(13)体系务必确保钢构件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基坑转角处,两个方向的围檩(13)端头必须紧贴转角使其着实受力,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两个方向的围檩(13)的连接,同时在围檩(13)与钻孔桩(2)之间安装工字型传力件(14);
步骤S12、二层的支撑托座(6)与支撑梁(5)安装:支撑托座(6)的安装务必控制其水平标高,通过型钢组合对撑(9)的定位标高反推其顶面水平标高,支撑托座(6)的安装要求严格控制垂直度,即使型钢立柱(4)发生偏位,支撑托座(6)务必要通过加垫钢板达到垂直要求,假如立柱的标高定位发生偏差时,可以用槽钢(12)代替支撑托座(6)与支撑梁(5)进行连接,需在支撑梁(5)和原来的支撑托座(6)上使用氧气乙炔现场开孔时,注意控制孔径大小,避免受力后螺栓出现滑脱,另外型钢立柱(4)与支撑托座(6)连接螺栓的安装方向一致;
步骤S13、二层组合对撑安装:二层组合对撑结构与一层的型钢组合对撑(9)结构一致,型钢组合对撑(9)预拼过程中,将型钢组合对撑(9)的构件、专用千斤顶、三角件(8)构件等通过高强螺栓(18)连接牢固,另专用千斤顶的十字锁扣须设置在正中间,即前后各留三丝的余地,部分对撑连接过程中,若加压端的放置空挡存在多余空间时必须使用相对应厚度的钢板垫紧贴密;
步骤S14、二层组合撑预应力施加:二层组合支撑预应力的施加与一层支撑相同;
步骤S15、各构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土方开挖至基底,浇筑混凝土垫层、底板、中层板、侧墙,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步骤S16、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的拆除:步骤S16包括S161至S163,步骤S161:待每道支撑换撑带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拆除对应区域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拆除前现场施工队需做好应急准备,应急物资、设备须到场,同时做好变形监测等工作;步骤S162:预应力卸载,支撑拆除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对基坑本体及周边环境变形进行24小时观测,位移正常后继续拆除,若位移超标,应发出预警信号,并立即停止支撑拆除,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步骤S163:支撑体系的预应力卸除之后,开始拆除支撑连接处的下部螺栓,上部螺栓只需拧松即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拆除过程,拆除围檩(13)→拆除支撑梁(5)→拆除型钢牛腿(15)及型钢立柱(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47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