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靶向物介导的核酸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1313.6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8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闫旭;孙晶;黄新宇;郝肖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吉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47/64;A61K31/7088;A61K48/00;A61P35/00;B82Y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向 物介导 核酸 纳米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向物介导的核酸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转铁蛋白(Tf)介导的LNP(Tf‑LNP)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酸药物递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一类常年困扰人们的病症。常规化药治疗往往具有毒副作用大、容易产生耐药性、存在无法靶标位点等缺点。
近年来通过核酸药物治疗癌症取得了较大进展。核酸药物包括反义核苷酸、小干扰RNA、质粒DNA、信使RNA、CRISPR/Cas9等。核酸分子由于其较高的负电荷密度和亲水性,通常难以被细胞有效的摄取,因此核酸药物对递送载体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目前已有多种核酸药物及其递送载体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包括脂质复合物(LPX)、腺相关病毒(AAV)、腺病毒(AdV)、脂质纳米颗粒(LNP)、聚合物载体等。
对于核酸药物的递送,通常需要关注如下方面:(1)转染效率。递送载体不仅需要能够被肿瘤细胞快速摄取,还要能够实现内涵体逃逸,将核酸药物释放至细胞质或细胞核。(2)粒径和粒径分布。在较理想的情况下,递送载体的粒径应不大于150nm,PDI不高于0.2,这样核酸药物制剂能够更好地在血管、淋巴管、毛细血管、细胞间质等空间内转运,更有效地将药物递送至目标细胞。(3)免疫原性。载体本身通常不应对生物体的免疫系统有显著的激活效应,因为这些内源性免疫反应会增强生物体对核酸药物制剂的清除、降低转染效率,并可能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4)包封率。即排除游离核酸药物后,有多少核酸药物是被牢固装载在递送载体内部的。包封率较低的制剂不仅会浪费核酸药物、提高生产成本,同时游离核酸药物也更容易激活生物体的免疫系统,进一步降低药效、增加安全性风险。(5)药代动力学研究。需要明确载体的给药途径、体内循环时间、各脏器富集效率、目标细胞群转染效率等,从而评估递送载体与适应症是否匹配。同时,一些递送载体由于代谢速率较慢,长期多次给药是否会产生累计毒性也是值得关注的。
与其他类型的载体相比,LNP在上述多个方面具有较显著的优势:(1)可离子化脂质一方面在生理条件下近中性,降低了阳离子材料带来的潜在毒性;同时能够在细胞内的低pH条件下通过膜融合机制破坏内涵体、提高转染效率;(2)通过微流控设备制备,LNP的粒径、粒径分布和包封率均能够实现较好的质量控制;(3)作为非病毒类载体,LNP在降低免疫原性方面有较大优势;(4)通过控制给药途径、剂量、频次,LNP可分别以肝脏、淋巴结、肿瘤等组织作为治疗靶点。然而,LNP的递送通常不具有明确的器官/细胞选择性,可能存在靶向性差、对目标细胞转染效率差等原因进而造成较强的不良反应及不稳定的药效等结果,限制了LNP在包括肿瘤治疗在内的某些适应症方面的应用。因此,在LNP粒子表面修饰肿瘤细胞特异性的靶向物,可以显著提高LNP在特定肿瘤细胞系的摄取效率、降低由于脱靶效应带来的不良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吉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吉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13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