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汽车防撞梁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87384.9 | 申请日: | 2021-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4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硕;葛宝荣;胡行;曾超辉;管仁国;付倩倩;杨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江梅 |
| 地址: | 52366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汽车 防撞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汽车防撞梁,涉及汽车防护技术领域。所述一种铝合金汽车防撞梁包括主防撞壳体,所述主防撞壳体内部设置有两块相向滑动的副防撞壳体,所述主防撞壳体的内部且位于两块副防撞壳体之间收容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与两块所述副防撞壳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驱动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支撑柱安装于主防撞壳体的后表面,所述转动组件与主防撞壳体内壁的交汇处设置有限位组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铝合金汽车防撞梁具有能够快捷将防撞梁的长度调节至与之要安装汽车相匹配的长度,提高了防撞梁在使用时的通用性,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汽车防撞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防撞梁是车体主要构成部件,其设计的合理有效性对车上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车辆主要架构的损坏程度、维修成本有着直接关系;其与汽车车架的纵梁连接,用于吸收和缓解外界冲击力、保护汽车车身的前部或后部,是影响汽车碰撞安全的关键零部件,也是汽车被动安全的首道保障,因此,其位置的布置和结构的设计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防撞梁在使用时仍存在一些弊端,由于汽车存在多种车型,使得工作人员在对防撞梁与汽车进行安装时,需要先找好与汽车相匹配的防撞梁,然后再进行安装,使得安装过程不仅过于繁琐,而且经过挑选后的防撞梁在与汽车安装时还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一种铝合金汽车防撞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汽车防撞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铝合金汽车防撞梁包括主防撞壳体,所述主防撞壳体内部设置有两块相向滑动的副防撞壳体,所述主防撞壳体的内部且位于两块副防撞壳体之间收容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与两块所述副防撞壳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驱动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支撑柱安装于主防撞壳体的后表面,所述转动组件与主防撞壳体内壁的交汇处设置有限位组件。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电机驱动端的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延伸至主防撞壳体的内部并于末端与主防撞壳体的内壁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处于主防撞壳体内部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两侧均啮合有第二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穿设于第二锥齿轮内表面的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滚珠螺纹,所述滚珠螺纹的外表面固定于副防撞壳体处于主防撞壳体内部的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于主防撞壳体两侧内壁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的一侧表面与副防撞壳体处于主防撞壳体内部的一侧表面固定。
优选的,两块所述副防撞壳体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护部。
优选的,所述防护部包括由内到外设置于两块所述副防撞壳体表面的防撞层、空腔、凸条与耐磨层,所述防撞层包覆于两块所述副防撞壳体的表面,所述空腔形成于防撞层与空腔之间,所述凸条纵向安装于空腔的两侧内壁。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铝合金汽车防撞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汽车防撞梁,通过启动电机,使得转轴能够转动,继而带动着啮合在第一锥齿轮左右两侧的第二锥齿轮跟着一起转动,使得两根滚珠螺纹也跟着一起转动,致使套接在两块滚珠螺纹上的两块副防撞壳体,能够通过丝杆与滚珠螺纹之间的螺纹转动,能够在主防撞壳体的内部进行水平方向的相对移动,使得能够将防撞梁的长度调节至与汽车相匹配的长度,继而实现了能够便捷快速的将防撞梁的长度调节至与之要安装汽车相匹配的长度,从而不仅提高了防撞梁在使用时的通用性,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7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