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7991.0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7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黄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源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G16B20/50;G06K9/62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04 | 代理人: | 汤蔚莉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氨基 糖苷 类药物 基因突变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含线粒体基因MT‑RNR1的2个热点变异m.1494CT和m.1555AG。本发明能够低成本、精准快速、高效便捷的对m.1494CT和m.1555AG进行检测,采用的微阵列芯片技术,延续了传统基因芯片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易于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能够快速在新生儿阶段对m.1494CT和m.1555AG进行筛查,有效“防”止孩子“一针致聋”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氨基糖苷类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等,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和结核杆菌感染,其药物作用机理是直接与细菌的16S rRNA结合,导致细菌蛋白翻译错误或者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而达到抗菌效果。研究显示,部分携带有12S rRNA基因 m.1494CT和m.1555AG突变的儿童,其12S rRNA的二级结构发生与细菌16SrRNA相同的变化,当使用正常剂量或者微量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时,会结合人体的12S rRNA,耳细胞线粒体蛋白质合成异常,减少ATP的合成量,进一步无法维持内耳的离子梯度,造成血管纹、内淋巴液、毛细胞内的离子浓度不平衡,最终导致毛细胞的死亡,诱导耳聋的发生,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并且这两个突变位点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毒副作用极其敏感,还可以引起耳蜗、前庭等关键性听力器官发生严重“病变”,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害。
由于氨基糖苷类药物常在儿童身上使用,我国每年有2~3万儿童因此而致聋,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终身的遗憾。由于携带这两个基因突变的孩子在用药前没有任何症状,要避免“一针致聋”的唯一途径在于“防”,即通过基因检测提前确定是否携带这两个突变,越早发现越好,从而在今后的人生中避免服用此类药物。
目前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包括Sanger测序、荧光定量PCR、核酸质谱、测序法和基因芯片。从专利情况看,PCR类方法为主,CN107881229A、CN112852948A以及CN111172250A等公布了基于PCR设计引物的方法检测这两个突变,确实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低,但判读结果容易受样本浓度、纯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检测样本数受检测通道限制。Sanger法为低通量技术手段,一次只能检测少量样本,不利于高效筛查这两个突变。测序法可以进行高通量的基因检测,结果准确,但测序成本较高,结果的判读还存在困难,不适合临床推广。传统点样法制成的基因芯片法具有高通量的优点,但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等缺点。
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低成本、精准快速、高效便捷、易于推广的试剂盒,在新生儿阶段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突变位点m.1494CT和m.1555AG进行快速、准确检测,有效“防”止孩子“一针致聋”的发生。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基因突变检测手段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突变m.1494CT和m.1555AG的检测试剂盒,采用微阵列芯片法进行试剂盒的发明。
具体的,本发明所述试剂盒包括氨基糖苷类药物相关基因MT-RNR1上的两个突变位点m.1494CT和m.1555AG。
所述突变位点每个设计1个探针,正义链和反义链方向均可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探针序列如SEQ ID No.1~ SEQ ID No.2所示(表1),用于杂交捕获这两个突变位点。
表1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突变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源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源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7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