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8135.4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7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韬;林正梅;谢茁;黄舒恒;黄绮婷;陈玲玲;高现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K7/08 | 分类号: | C07K7/08;A61K38/10;A61P1/0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 5100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肽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抗菌肽,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为Glu‑Leu‑Leu‑His‑Leu‑Leu‑His‑His‑Leu‑Leu‑His‑His;本发明还提供了抗菌肽衍生物和抗菌肽配合物,本发明提供的抗菌肽、抗菌肽衍生物和抗菌肽配合物以多肽为主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不易引起耐药性;能够有效的抑制龋齿中的致龋菌,对龋齿中的共生菌不敏感,因此具有选择性的抑菌效果,进而能够调节龋齿中菌落微生态平衡,提升共生菌在生物膜内的优势;同时还具有pH响应能力,可对酸性病理环境产生智能响应,发挥对龋齿酸性微环境的作用,也可以用于制备其他酸性病理环境疾病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龋病是最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龋病患病率呈上升态势。龋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可能会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颌骨感染和牙缺失等后果,影响全身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相关治疗加重了经济负担。因此,安全有效的防龋技术手段具有可观的健康和经济效益。
现代龋病病因学认为,正常状态下牙菌斑生物膜内致龋菌和共生菌处于平衡状态,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不良口腔卫生可促进生物膜累积和酸性代谢产物增多,生物膜微环境酸化对不耐酸的共生菌产生抑制,而进一步支持了具有产酸耐酸特性的致龋菌占据生态优势,从而导致微生态失衡及牙釉质脱矿。经典的防龋制剂氟化物可通过再矿化作用和细菌代谢抑制作用产生防龋效果,但其抗菌效果较差,且随之而来氟牙症和耐氟菌株等缺陷。而常见的口腔广谱抗菌药物如氯己定等,虽然有较强杀菌能力,但无差别的抗菌作用在杀伤致龋菌的同时也杀伤了对龋病有益处的共生菌,在抑制龋病位点失衡菌群的同时也抑制健康位点的正常菌群,破坏了口腔微生物生态平衡,存在造成菌群失调的风险;同时广谱抗菌剂的使用可能会加重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因此,亟需具有良好抗菌效果且毒副作用低的防龋药物和制剂。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及其衍生物,不易产生耐药性,具有应对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良好潜力;通过对抗菌肽的序列改造可以提升抗菌肽的抗菌能力、生物安全性,并使其具有靶向性、响应性等额外生物活性。许多研究提出由于抗菌肽的抗菌能力及序列变化带来的生物活性,抗菌肽用于龋病防治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同时也提出抗菌肽防治龋病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是否会因为广谱抗菌作用对口腔菌群生态平衡造成负面影响。已有相关技术证实多种抗菌肽的抗致龋菌作用,但多是基于其广谱抗菌能力,对共生菌也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缺少抗菌肽的菌种调节作用评价,对抗菌肽在致龋菌和共生菌混合体系中的作用不明,抗菌肽防龋仍存在破坏口腔菌群生态的风险,限制了抗菌肽防龋的临床应用。因此,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以针对性作用于致龋菌的,而不干扰有益共生菌的防龋抗菌肽是抗菌防龋研究的技术难点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安全有效、能调节龋齿中菌种微生态的一种抗菌肽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肽,其氨基酸序列为Glu-Leu-Leu-His-Leu-Leu-His-His-Leu-Leu-His-His。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抗菌肽,其以多肽为主体,进行或不进行修饰,生物安全性好;与传统的非多肽类抗生素相比,不易引起耐药性;同时对致龋齿菌有选择性抑制性作用,从而调节龋齿中微生态。
作为本发明所述抗菌肽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抗菌肽采用化学固相合成技术制备得到。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菌肽衍生物,所述衍生物为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的碳端酰胺化产物Glu-Leu-Leu-His-Leu-Leu-His-His-Leu-Leu-His-His-NH2。
作为本发明所述抗菌肽衍生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衍生物还可以为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的碳端酯化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8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维度时间序列数据的自动洞见发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