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炭固硫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11455.7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7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粉荣;闫安;田立萍;祁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9/10 | 分类号: | C10L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李华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炭 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炭固硫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煤炭固硫添加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5‑6份的氧化钙、3‑5份的碳酸钠和1‑2份的二氧化锰。其是将该固硫添加剂与原煤按重量百分占比为90‑95%的原煤和5‑10%的固硫添加剂进行混合后,置于惰性气氛中升温热解,升温速率10℃/min,终止温度900℃,得到半焦后直接燃烧,实现燃烧过程中的固硫减排。本发明的煤炭固硫添加剂能够显著减少硫氧化物的释放,并能显著提高固硫剂的高温固硫效果、提高煤燃烧的热效率,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炭固硫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炭固硫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导致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悠久的煤炭开发历史。然而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煤炭的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物中,以SO2和NOx的污染最为严重,其对环境、人体等都有毒副作用,且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损失。为解决此问题,工业上出现了多种脱硫技术,在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和能源优化日渐完善的新时期,燃煤烟气污染物治理标准更为苛刻。目前工业用煤燃烧已经实现“近零排放”。
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会将煤炭作为主要能源。而煤炭的直接燃烧利用是造成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优质煤炭资源在过去几十年的开采中已大量消耗,而煤化程度较低的高硫煤却储量丰富。如能清洁利用储量丰富的低阶高硫煤,就能有效缓解目前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
在工业上采用的脱硫技术中,主要包括燃烧前脱硫、炉内脱硫和燃烧后尾部烟气脱硫。炉内脱硫技术是在炉内添加固硫剂使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直接与固硫剂反应而被固化下来,达到降低二氧化硫释放的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国内节煤剂、固硫剂、助燃剂等产品一直因为价格高、产品性能单一难以大量推广,有的产品有固硫效果,但增加成本很高,企业难以接受。
另一方面,型煤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鼓励使用民用洁净燃料和型煤,减少民用烟煤散烧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市场上型煤产品使用的固硫剂,普遍存在着高温固硫效果差、降低型煤的燃烧性能问题,由此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提升脱硫效果的方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固硫剂的利用率;二是改进燃烧技术。因此,在燃烧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增强固硫剂高温固硫效果、提高型煤的热效率是一条有效途径。
另外,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广大农村地区受经济、地理等各种条件限制,难以实现集中供热,主要依靠个户燃烧散煤过冬,造成的环境污染极大。如果将高硫煤与固硫剂先集中共热解获得具有燃烧固硫性能良好的半焦,然后再将这些半焦用于个体供暖就能有效应对环境污染问题,也实现了煤炭按质利用、按需分配的国家能源战略。且在热解过程释放的少量含硫气体可以结合烟道气固硫进一步减少含硫气体排放。
在煤炭固硫剂中,由于钙基固硫剂廉价易得,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固硫剂,但单一钙基固硫剂存在钙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能否提供一种固硫效果良好的钙基固硫剂,以减少硫氧化物的释放,并能实现显著提高固硫剂的高温固硫效果、提高煤燃烧的热效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煤炭固硫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硫效果良好的钙基固硫剂,能够显著减少硫氧化物的释放,并能显著提高固硫剂的高温固硫效果、提高煤燃烧的热效率,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煤炭固硫添加剂,所述固硫添加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5-6份的氧化钙、3-5份的碳酸钠和1-2份的二氧化锰。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固硫添加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5.4份的氧化钙、3.6份的碳酸钠和1.2份的二氧化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大学,未经内蒙古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14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