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ini量子点LED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11373.2 | 申请日: | 202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7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丁磊;李泉涌;王鹏生;彭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33/54 |
| 代理公司: | 安徽申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8 | 代理人: | 程艳梅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ini 量子 led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Mini量子点LED及其制作方法,该Mini量子点LED包括LED灯珠、量子点荧光膜;所述LED灯珠内顶层设置有量子点荧光膜,量子点荧光膜内包含有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荧光膜包括底层水氧阻隔层、量子点层、顶层水氧阻隔层,量子点层位于底层水氧阻隔层、顶层水氧阻隔层之间,量子点层底侧设置有底层水氧阻隔层;量子点层顶侧设置有顶层水氧阻隔层;底层水氧阻隔层覆盖在LED灯珠内的透明胶胶层上方。本发明具有消除量子点与LED灯珠之间间隙,降低模组厚度,减少量子点荧光膜用量,降低制造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Mini量子点LED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消除量子点与LED灯珠之间间隙,降低模组厚度,减少量子点荧光膜用量,降低制造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的Mini量子点LED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LCD液晶显示技术的出现已有30多年的历程,由于LCD自身不发光,必须借助于光源,通常液晶分子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分子排列是杂乱无章的,当通电时,使液晶分子在不通电下的杂乱无章的状态变成在通电时分子有序排列,发生偏转,使光线穿透过去,形成明暗不均,进而组成图像,因此LCD显示图像颜色的饱和度取决于背光源的的颜色饱和度。LCD液晶显示器最初是采用阴极射线管作为光源,但是阴极射线管的颜色饱和度小于NTSC 70%,而且功耗大。LED作为新一代固态照明光源,由于体积小,绿色、节能等优点被用作LCD液晶显示背光源。LED可以通过不同的荧光粉组合方案适用于不同色彩饱和度。
主流LED灯珠采用蓝光LED芯片激发黄色YAG荧光粉,但缺少红色成分,色域值仅能达到NTSC 65%~72%。针对这一缺陷,技术人员采用蓝光芯片激发红色荧光粉和绿色荧光粉,将NTSC提升至80%~85%。但是仍不能满人们对于高色彩饱和度的需求,对于大于100%NTSC色域的显示终端,一般采用蓝光LED加量子点荧光膜的方案实现。蓝光LED通过SMT制程焊接在PCB板上,在焊接LED的PCB板上方放置有整片的量子点荧光膜,LED发出的蓝光激发量子点产生白光,作为LCD的光源,显示图像,但是该方式成本高。
传统LED蓝光光源与量子膜搭配的方式具有以下缺陷:
1)现有LED加量子点荧光膜分别有不同的厂家生产,并在显示终端厂组装而成,LED与量子点荧光膜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间隙一般为10-40mm;LED与PCB在一家制造完成,量子点荧光膜在另外一家产商完成,很难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2)由LED发出的蓝光激发量子点荧光膜中量子点产生白光,由于了由于量子膜与LED之间的间距较大,中间除空气外无任何粘合介质,降低蓝光的激发效果以及蓝光利用率;
3)量子点荧光膜的制造成本高,用量大,与显示终端的尺寸一样大小;
4)量子点荧光膜制造工艺复杂;
5)量子膜与LED之间的间距较大,动态对比度效果差。
本发明将蓝光LED与量子点荧光粉合为一体,一次性形成具有高色彩饱和度的白光LED,色域可达100%NTSC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消除量子点与LED灯珠之间间隙,降低模组厚度,减少量子点荧光膜用量,降低制造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的Mini量子点LED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Mini量子点LED,包括LED灯珠、量子点荧光膜、侧墙;
所述LED灯珠内顶层设置有量子点荧光膜,量子点荧光膜内包含有量子点层;
所述量子点荧光膜包括底层水氧阻隔层、量子点层、顶层水氧阻隔层,量子点层位于底层水氧阻隔层、顶层水氧阻隔层之间,量子点层底侧设置有底层水氧阻隔层;量子点层顶侧设置有顶层水氧阻隔层;底层水氧阻隔层覆盖在LED灯珠内的透明胶胶层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13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