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9004.X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2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马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拾味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B60W40/08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疲劳 驾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子系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按照预设时间依次获取多个待检测图像,并依次检测每个待检测图像中的面部信息。定位面部信息中的眼睛轮廓,并根据眼睛轮廓计算眼睛纵横比。当眼睛纵横比低于预设纵横比阈值时,将对应待检测图像判定为闭眼图像。若连续多个待检测图像判定为闭眼图像且闭眼时间到达预设闭眼持续时间阈值,则判定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发送报警信号。根据眼睛纵横比的变化判断驾驶员眼睛闭合的程度,继而直接判断出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当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时,将发出语音警示,提示驾驶员驾车休息,避免出现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情况,达到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驾驶员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疲劳判断方法基本上为间接疲劳监测方法。即建立评价疲劳事件的模型,采集车辆行驶过程中EPS转向传感器中角度、角速度、力矩的信号以及ESC中惯性传感器模块中的各向加速度信号,基于模型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驾驶员的行为是否属于疲劳驾驶。这样的评判方法无法直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从而造成判断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及系统,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无法直接判断驾驶员是否出现疲劳驾驶状态,继而造成判断错误,也就无法避免出现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情况。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预设时间依次获取多个待检测图像,并依次检测每个待检测图像中的面部信息。定位面部信息中的眼睛轮廓,并根据眼睛轮廓计算眼睛纵横比EAR。当眼睛纵横比EAR低于预设纵横比阈值时,将对应待检测图像判定为闭眼图像。若连续多个待检测图像判定为闭眼图像且闭眼时间到达预设闭眼持续时间阈值,则判定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发送报警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按照预设时间依次获取多个待检测图像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选取人脸的多个标志点作为人脸特征点,并对人脸特征点进行编号,将人脸特征点与人脸对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定位面部信息中的眼睛轮廓的步骤包括:根据人脸特征点中眼睛特征点及眼睛特征点对应编号,对眼睛轮廓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按照预设时间依次获取多个待检测图像,并依次检测每个待检测图像中的面部信息的步骤包括:在预设采集时间内,若通过人脸特征点无法获取待检测图像,则判定驾驶员处于未专注驾驶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当眼睛纵横比低于预设纵横比阈值时,将对应待检测图像判定为闭眼图像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公式计算眼睛纵横比EAR,其中,左EAR为左眼纵横比,右EAR为右眼纵横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按照预设时间依次获取多个待检测图像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当驾驶员处于驾驶座上且汽车的车速超过预置车速时,判断驾驶员处于驾驶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疲劳驾驶系统,其包括:面部信息检测模块,用于按照预设时间依次获取多个待检测图像,并依次检测每个待检测图像中的面部信息。眼睛轮廓定位模块,用于定位面部信息中的眼睛轮廓,并根据眼睛轮廓计算眼睛纵横比EAR。闭眼图像判定模块,用于当眼睛纵横比EAR低于预设纵横比阈值时,将对应待检测图像判定为闭眼图像。疲劳驾驶判断模块,用于若连续多个待检测图像判定为闭眼图像且闭眼时间到达预设闭眼持续时间阈值,则判定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发送报警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疲劳驾驶系统还包括:人脸特征点选取模块,用于选取人脸的多个标志点作为人脸特征点,并对人脸特征点进行编号,将人脸特征点与人脸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拾味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拾味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90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养生壶加热控制方法、系统及养生壶
- 下一篇:一种智慧校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