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式金属板材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1364.5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5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敦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18 | 分类号: | B32B15/18;B32B15/20;B32B7/06;B32B27/40;B32B33/00;B32B38/1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马振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金属 板材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式金属板材及其生产工艺。其中,复合式金属板材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第一中间膜层、第二中间膜层以及保护层;第一中间膜层的厚度为微米级,其为一热塑性硫化弹性层,热塑性硫化弹性层以涂覆方式设置于基材层的一面上;第二中间膜层的厚度为微米级,其为一热塑性聚氨酯弹性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层以涂覆方式设置于第一中间膜层的一面上;保护层可剥离地设置于第二中间膜层上。本发明的复合板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其由基材层、第一、第二中间膜层以及保护层组成,中间膜层通过涂覆方式形成于基材层上,且能够形成微米级的膜层,在满足复合板材综合性能的同时,还具有工艺简单的优点,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饰面板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金属板材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是以金属带钢为基材(如冷轧钢板、热镀锌板等)通过严格的工艺控制,在其表面涂覆各种高分子涂料(如聚酯、硅改聚酯、偏聚氟乙烯树脂、聚氯乙烯、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或粘贴上各种薄膜(如PET、PET-PVC复合膜等)制成的产品。
现有的复合材料可作为外饰、汽车、家电等产品的饰面板使用。然而,现有的复合材料为了满足使用的需求,虽然具有一定的耐折弯性、表面光泽性以及抗紫性等,但是现有的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不利于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复合式金属板材及其生产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式金属板材,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第一中间膜层、第二中间膜层以及保护层;
所述基材层为金属材质的基材;
所述第一中间膜层的厚度为微米级,其为一热塑性硫化弹性层,所述热塑性硫化弹性层以涂覆方式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上;
所述第二中间膜层的厚度为微米级,其为一热塑性聚氨酯弹性层,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层以涂覆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中间膜层的一面上;
所述保护层可剥离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中间膜层上,并对所述第二中间膜层进行保护。
作为本发明复合式金属板材的改进,所述金属材质的基材为不锈钢或者铝。
作为本发明复合式金属板材的改进,所述不锈钢的型号为:SUS304或者B442D/LB。
作为本发明复合式金属板材的改进,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0.2-1cm。
作为本发明复合式金属板材的改进,所述第一中间膜层的厚度范围为2-50μm;所述第二中间膜层的厚度范围为2-50μm。
作为本发明复合式金属板材的改进,所述保护层为塑胶保护层或者聚氨酯保护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如上所述的复合式金属板材的生产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基材层,对所述基材层的一面进行预处理;
S2、提供熔融状态的热塑性硫化弹性物料,将该热塑性硫化弹性物料通过高温分子纳米硬性辊涂工艺均布于所述基材层经过预处理的一面上,干燥后形成所述第一中间膜层;
S3、提供熔融状态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物料,将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物料通过高温分子纳米硬性辊涂工艺均布于所述第一中间膜层的一面上,干燥后形成所述第二中间膜层;
S4、将保护层贴附于所述第二中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敦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敦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13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