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化铜微球的可控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1306.2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6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伟;杨宝朔;艾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3/12 | 分类号: | C01G3/1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齐晨洁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铜 可控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硫化铜微球的可控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铜盐溶解于溶剂中制成铜盐溶液,随后加热至140~180℃;步骤S2:向铜盐溶液中加入硫源,搅拌反应1~2h,之后冷却至室温;步骤S3:离心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清洗、烘干,得到硫化铜微球。本发明以溶剂成分和加热温度为控制变量,提供了一系列从几乎不含纳米片和孔状单元的实心球到几乎由纳米片和孔状单元组成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空心球等多种形态的硫化铜微球的可控制备方法,满足不同应用中对不同结构形貌和性能的硫化铜微球的不同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纳米材料制备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硫化铜微球的可控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硫化铜是一种优良的p型半导体材料,重要的过渡金属-硫属元素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电等特性,在光学器件、光催化剂、水处理、超级电容器、光热治疗、纳米级传感器和锂离子电池等领域有着很高的应用前景。
一些重要的研究表明,硫化铜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严重取决于它们的形态和尺寸,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探索和控制制备结构的硫化铜颗粒都有很高的意义和价值。目前已成功合成了线状、管状、棒状、片状、盘状、方形、球状、球状等多种形貌的硫化铜颗粒。其中,球状结构因其比表面积更大和密度更低等结构特征,呈现出与其他结构相比不同的光、电等特性而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虽然已有很多关于球状制备方法的相关报道,但多为水热、溶剂热等方法的报道,需要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且具有危险,同时耗时也较长。例如:黄剑锋等人在发明专利《一种球状硫化铜粒子的制备方法》(CN102502775A)中公开了一种水热方法,该方法对反应条件要求很高,如除硝酸铜和硫脲作为铜源和硫源外,还需要乙二醇、聚乙烯吡络烷酮K30作为添加剂,还引入压力要求;同时仅公开了一种制备方法,未涉及进一步的通过控制参数进行一系列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硫化铜微球的可控制备。
此外,化学沉积法、气相沉积法、热蒸发法等也在一些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足,如:流程过于复杂;周期太长(甚至数以天计);需要模板、表面活性剂等;成本相对较高、不易于规模化生产等。
杨峰等人在发明专利《一种微米实心硫化铜球的制备方法》(CN104709936A)中公开了一种球状硫化铜的简单制备方法,仅需要将导电玻璃片放于含有硫代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溶液中,静置即可获得,同时也提到了在时间参数上产物的可控制备,但制备出的偏于实心,未含大量片状和孔状的组成,达不到比表面积大、密度低的效果,而且反应周期太长,数以天计。
因此,发展一种简单高效、条件温和、可控性强、能够制备一系列不同形貌的硫化铜微球结构和易于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硫化铜微球的可控制备方法及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硫化铜微球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铜盐溶解于溶剂中制成铜盐溶液,随后加热至140~180℃;
步骤S2:向铜盐溶液中加入硫源,搅拌反应1~2h,之后冷却至室温;
步骤S3:离心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清洗、烘干,得到硫化铜微球。
进一步,步骤S1中,所述铜盐为硝酸铜或硫酸铜,铜盐溶液浓度为0.1~0.2mol/L。
进一步,步骤S1中,所述溶剂为水,或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
再进一步,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
进一步,步骤S2中,所述硫源为硫脲,其与铜盐的摩尔比为(1~2):1。
进一步,步骤S3中,离心转速为4000~5000r/min,时长为1~2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13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