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紫外线膜以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1625.X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1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王路海;王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徐州淮海生命科学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5/00;C09D7/61;C09D7/48;C09D5/08;B05D3/14;B05D5/00;B05D7/00;B05D7/2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蔚然 |
地址: | 221100 江苏省徐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线 以及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防紫外线膜,其特征在于:分为底层、隔层与面层,所述底层与隔层之间、隔层与面层之间设有真空腔,所述底层为平面层,隔层与面层为外凸的弧形;
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基材待镀表面处理的光滑平整,待镀表面用超纯水进行清洗,清洗后除水干燥;
(2)将底层的原料组分溶解到溶剂中,形成底层镀膜液,倒入喷枪A里;
(3)喷枪A加热到60-120℃,将底层镀膜液里的溶剂挥发溢出;
(4)将基材加热到60-160℃,喷枪A在距基材距离20-30cm处移动,将底层镀膜液均匀的喷镀到基材表面,形成底层膜;
(5)将隔层的原料组分溶解到溶剂中,形成隔层镀膜液,倒入喷枪B里,将喷枪B加热到60-120℃,将隔层镀膜液里的溶剂挥发溢出;
(6)在底层膜中部背面进行电晕放电,喷枪B在距基材距离20-30cm处移动,将隔层镀膜液均匀的喷镀到底层膜表面,基材在一分钟内降温到20-25℃,停止放电,表面自然冷却形成隔层膜;
(7)将面层的原料组分溶解到溶剂中,形成面层镀膜液,倒入喷枪C里,将喷枪C加热到60-120℃,将面层镀膜液里的溶剂挥发溢出;
(8)将基材加热到50-100℃,在隔层膜上进行电晕放电,喷枪C在距基材距离20-30cm处移动,将面层镀膜液均匀的喷镀到底层膜表面,基材在一分钟内降温到10-15℃,停止放电,表面自然冷却形成面层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的厚度为80±20nm,隔层的厚度为150±40nm,面层的厚度为150±40nm,防紫外线膜整体厚度为500-6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膜,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按照重量份数计算,由以下成分组成:
底层:聚氨酯丙烯酸酯20-28份、氧化锌8-10份、二氧化硅13-16份、水杨酸酯类化合物2-3份、光引发剂2-3份、流平剂2-3份、消泡剂1-2份;
隔层:聚氨酯丙烯酸酯20-28份、含钚的酸性溶液6-10份,二氧化硅12-16份、水杨酸酯类化合物2-3份、光引发剂2-3份、流平剂2-3份、消泡剂1-2份;
面层:聚氨酯丙烯酸酯20-28份、氧化钛5-8份、二氧化硅10-16份、水杨酸酯类化合物2-3份、光引发剂2-3份、流平剂2-3份、消泡剂1-2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为苯偶姻烷基醚、二羟蒽二酮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剂为烷基改性有机硅氧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树脂类消泡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钚的酸性溶液为10%的硝酸溶液,钚含量不超过硝酸溶液总重量的0.0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包括:苯、乙醇、丁酮、二甲基甲酰胺或乙酸乙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占镀膜液重量百分含量超过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徐州淮海生命科学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徐州淮海生命科学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162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