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底盖排水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80687.0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3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平;永田大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0R1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排水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地排出已进入到底盖的上表面上的水的车辆底盖排水构造。车辆底盖排水构造具备底盖(1(1A))、在底盖(1(1A))形成的排水孔(11)、以及设置到底盖(1(1A))的上表面的加强肋(10(10A))。加强肋(10(10A))以跨着排水孔(11)的方式配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底盖排水构造。
背景技术
有时在车辆的地板下安装固定有底盖,以便空气整流、搭载到地板部的电池的保护(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在降雨时、降雪时等的行驶中,水进入底盖的上表面上。通常,进入到底盖的上表面上的水由于由从间隙的滴下进行的排出、蒸发而从上表面上消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98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在降雪地带等,存在如下可能性:进入到底盖的上表面上的水直接冻结成冰,冰在底盖的上表面上进一步成长。若冰成长,则即使冰一部分融化成水,该水的排出也被阻碍,车辆重量增加而成为燃料经济性恶化的原因。另外,如果由于冰的重量而在底盖产生挠曲,则空气整流的效果减弱、或易于与路面干涉。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地排出已进入到底盖的上表面上的水的车辆底盖排水构造。此外,只要能够迅速地排出底盖上的水,地板下的湿气也被消除,也能够防止对车身等的不良影响。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车辆底盖排水构造具备:底盖;排水孔,其形成于底盖;以及加强肋,其设置到底盖的上表面。加强肋以跨着排水孔的方式配设。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底盖排水构造,能够迅速地排出已进入到底盖上表面上的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车辆底盖排水构造的仰视图。
图2是所述构造中的底盖的俯视图。
图3是所述底盖的立体图。
图4是所述底盖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举升机使用状态的所述构造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盖;1A、端盖(底盖的一部);10(10A~10C)、加强肋;10A、加强肋;10B、其他加强肋;10C、别的加强肋;11、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车辆底盖排水构造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位于车辆的侧梁2的前端部下方。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位于前轮的轮罩的后方。因而,在降雨时、降雪时等的行驶中,也存在由轮胎溅起来的雨水等易于进入底盖1的上表面的位置,要迅速地排出水。另外,在上述的位置也设定有顶起点。以下,以车辆左侧的排水构造为例进行说明,车辆右侧也对称地同样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以占有车厢地板下的全部的方式搭载有电池组(未图示),以全部覆盖该电池组的底面的方式安装有底盖1。供底盖1安装的面积较宽,难以将底盖1形成为单品,分割成几个。图1的仰视图仅图示底盖1的左前轮的轮罩的正后方的部分。图1中的左侧是车辆前方。
底盖1(包括端盖1A和角盖1B)利用树脂销、螺栓等紧固件安装于电池组的底面、侧梁2等车身。通过底盖1安装于电池组、车身,车辆底面大致平坦地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底盖是树脂制的,利用注塑成形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06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