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枸橼酸坦度螺酮及其制剂中致突变杂质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5131.6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1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敬倩;杜京;杨红;傅霖;陈功政;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杨威 |
地址: | 646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枸橼酸 坦度螺酮 及其 制剂 突变 杂质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枸橼酸坦度螺酮及其制剂中致突变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待测样品与碱性溶液混合,得到供试品溶液;b)将步骤a)得到的供试品溶液进行气相色谱检测,实现枸橼酸坦度螺酮致突变杂质的分离与测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采用特定步骤,同时优化色谱条件,能够同时准确测定枸橼酸坦度螺酮中1,3‑二溴丁烷、1,3‑二溴丙烷、1,2‑二溴丁烷、1,4‑二溴丁烷、反式‑1,4‑二溴‑2‑丁烯、1,5‑二溴戊烷的含量,从而解决枸橼酸坦度螺酮原料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问题,有利于对枸橼酸坦度螺酮原料药或制剂产品进行质量管控。同时,该检测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和耐用性良好,适用于枸橼酸坦度螺酮及其制剂中致突变杂质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枸橼酸坦度螺酮及其制剂中致突变杂质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坦度螺酮为第3代抗焦虑药物和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高度选择性地结合和激动突触后5-HT1A受体,该受体主要集中在海马、中隔、脚间核、杏仁核等大脑边缘系统以及缝腺核中,抑制亢进的5-羟色胺能神经活动,从而发挥抗焦虑的作用;同时,通过自身受体负反馈机制,使5-HT数量正常化,且不影响到突触间隙的5-HT浓度,故不产生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的肌肉松弛、抗惊厥等副反应。
已有研究表明,坦度螺酮较其同类衍生物(如氮杂螺酮、丁螺环酮等)具有更高选择性的抗焦虑作用,且其抗焦虑作用与地西泮相当,但其所致的神经运动性功能损害、药物滥用等毒副作用比地西泮小。
坦度螺酮还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对于混合有焦虑和抑郁的病人可以发挥更好地治疗作用。目前,枸橼酸坦度螺酮(即坦度螺酮枸橼酸盐,结构如下所示)已广泛用于临床抗焦虑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枸橼酸坦度螺酮(Tandospirone Citrate)属于氮杂螺酮类药物,化学名为(1S,2R,6S,7R)-4-[4-[4-(2-嘧啶基)哌嗪-1-基]丁基]-4-氮杂三环[5.2.1.02,6]癸烷-3,5-二酮枸橼酸盐,其结构式如下:
枸橼酸坦度螺酮最早是由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研制而成,于1996年7月首次在日本上市,随后陆续在日本、中国、韩国和立陶宛多个国家上市,临床用于治疗(1)各种神经症所致的焦虑状态,如广泛性焦虑症;(2)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躯体疾病伴的焦虑状态。
枸橼酸坦度螺酮原料药的生产工艺用到了1,4-二溴丁烷,且其使用当量为1.5摩尔当量,需要规避其存在残留风险。根据1,4-二溴丁烷供应商的生产工艺,1,4-二溴丁烷可能引入的相关溴代物杂质为:1,3-二溴丙烷、1,5-二溴戊烷、1,2-二溴丁烷、1,3-二溴丁烷和反式1,4-二溴丁烯。产生机理(1,3-丙二醇,1,5-戊二醇是1,4-二溴丁烷的合成物料1-4-丁二醇引入的潜在杂质)为:
1,4-二溴丁烷、1,3-二溴丙烷和1,5-二溴戊烷有诱导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的作用;1,2-二溴丁烷致、1,3-二溴丁烷和反式1,4-二溴丁烯为警示结构,暂无致突变性数据,无致癌性数据。按照ICH M7指导原则关于遗传毒性杂质的分类,均需要按2类杂质进行控制,即控制在TTC可接受限度以下。
枸橼酸坦度螺酮片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症所致的焦虑状态以及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保守估计的抗焦虑药用药时间为1~10年,相应的TTC(毒理学关注阈值)为10μg/day。坦度螺酮片和胶囊每日口服最大剂量为60mg。所以,上述溴代物的控制限度为160ppm。
由于1,4-二溴丁烷、1,3-二溴丙烷和1,5-二溴戊烷有诱导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的作用,因此它们具有致突变性。而1,2-二溴丁烷致、1,3-二溴丁烷和反式1,4-二溴丁烯为警示结构,同样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5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