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等离子体源特性分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4712.8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7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蒋睿珈;刘诗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H1/00 | 分类号: | H05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方亚兵 |
地址: | 2118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等离子体 特性 分析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等离子体源特性分析系统,包括柔性等离子体源放电子系统和放电参数采集检测子系统,柔性等离子体源放电子系统包括脉冲电源和柔性等离子体源,脉冲电源和柔性等离子体源电性连接,放电参数采集检测子系统包括电气特性分析部、光学特性分析部和温度特性分析部,电气特性分析部、光学特性分析部和温度特性分析部分别与柔性等离子体源放电子系统连接。本发明的柔性等离子体源特性分析系统能够准确高效的分析不同激励源下柔性CDBD的放电特性、光学特性、光谱特性以及温度特性,得到放电功率、传输电荷、能量利用效率、放电产生的主要粒子及反应器表面温度等参数,以及随外加电压以及放电频率等电源参数的演变规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等离子体源特性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中意外擦伤、大面积烧伤、术后伤口护理以及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都需尽快修复皮肤保护层以及杀灭真菌以防止伤口的进一步感染化脓,这也是医学界始终关注的焦点。医学上常用的伤口处理主要为化学药剂法,采用的化学试剂主要有75%的酒精、碘伏、紫药水和双氧水等。这些药剂往往需要存储于特定的容器和环境中、对伤口组织的刺激大、处理过程和方法也较为复杂。
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发展迅速,与现有灭菌技术的对比,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在工作温度、适用范围、灭活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其它灭菌方式。在大气压环境下,气体放电是获得等离子的主要手段,包括高温等离子体(平衡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非平衡等离子体)。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方式众多,主要有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电晕放电(Corona Discharge)、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eric Barrir Discharge,DBD)、滑动电弧放电(Gliding Arc Discharge,GAD)和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Jet,APPJ)等。其中,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eric Barrir Discharge,DBD)包括沿面介质阻挡放电(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DBD)和共面介质阻挡放电(Coplanar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CDBD),其中,CDBD激励形式,相较于SDBD激励形式,高电极与地电极深埋于介质中,避免了电极的氧化,极大增强了电极的使用寿命,等离子体产生于电极系统上方的薄层,人体不会直接接触高地电极,避免了漏电危险。
目前,基于CDBD放电技术的等离子体装置现已初步展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前景,现有的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其在消毒灭菌、伤口处理和食品保鲜等领域的应用效果和反应机理,较少有系统地研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柔性CDBD的放电特性。
因此,亟需一种等离子体源特性分析系统,用于探索在不同激励源下柔性CDBD的放电特性、光学特性、光谱特性以及温度特性,得到放电功率、传输电荷、能量利用效率、放电产生的主要粒子及反应器表面温度等参数,以及随外加电压以及放电频率等电源参数的演变规律,据此来优化放电参数,同时也为电源研发提供数据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等离子体源特性分析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准确高效的分析不同激励源下柔性CDBD的放电特性、光学特性、光谱特性以及温度特性,得到放电功率、传输电荷、能量利用效率、放电产生的主要粒子及反应器表面温度等参数,以及随外加电压以及放电频率等电源参数的演变规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等离子体源特性分析系统,包括柔性等离子体源放电子系统和放电参数采集检测子系统,
所述柔性等离子体源放电子系统包括脉冲电源和柔性等离子体源,所述微秒脉冲电源和所述柔性等离子体源电性连接,
所述放电参数采集检测子系统包括电气特性分析部、光学特性分析部和温度特性分析部,所述电气特性分析部、光学特性分析部和温度特性分析部分别与所述柔性等离子体源放电子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47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外卖接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压自喷淋降温的消防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