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能耗车辆识别和原因诊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4273.4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8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冯丹丹;汪丹平;任学智;李峰;陈西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8/241 | 分类号: | G06F18/241;G06F18/23213;G06F18/22;G06F16/951;G06F17/1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凯迪 |
地址: | 45006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耗 车辆 识别 原因 诊断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能耗车辆识别和原因诊断方法,属于高能耗车辆识别领域。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获取车辆信息,将车辆按照工况进行分类,在各个工况分类内,将能耗高于能耗标准设定值的车辆定义为高能耗车辆;此外对车辆也基于车辆同比和新老车对比将能耗高于能耗标准设定值的车辆定义为高能耗车辆。上述设定值均由异常识别算法得到。之后对所述高能耗车辆的高压器件和驾驶员行为进行诊断,若高能耗车辆的高压器件能耗或踏板开度过大时间占比超出标准值的预设范围,则认为高压器件能耗高或者驾驶员行为问题。本发明解决了车辆使用条件复杂造成的难以建立标准判断车辆能耗是否正常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和改善市场上已存在的高能耗车辆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能耗车辆识别和原因诊断方法,属于高能耗车辆识别诊断领域。
背景技术
车辆百公里电耗高直接反应了车辆续航里程短,是新能源车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痛点之一。车辆百公里电耗高低与环境温度、车辆运营工况、电附件耗电量(如空调、DC/DC、空压机、电转向等)、驾驶行为等因素有关。目前业界对新能源车能耗分析集中在工况、环境温度、驾驶行为、电机设计等方面的影响权重分析和应对策略,如以城市循环工况(UDC)、新欧洲循环工况(NEDC)、世界轻型车测试循环工况(WLTC)为路况输入,分别得出了基于传统规则能量管理策略与基于动态规划能量管理策略的能耗。
但是对于已售车辆而言,客户范围广,使车辆使用条件复杂多样,很难建立标准去判断车辆能耗是否存在异常,更无法寻找异常能耗的原因。难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和改善市场上已存在的高能耗车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能耗车辆识别和原因诊断方法,用于解决难以寻找能耗存在异常的车辆以及对应的高能耗原因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和改善市场上已存在的高能耗车辆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能耗车辆识别和原因诊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车辆信息,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辆能耗数据;
2)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辆工况数据,将车辆按照工况进行分类,将能耗高于同分类整车能耗标准并达到设定程度的车辆定义为高能耗车辆;和/或,车辆能耗高于该车上一个预设时间区间的能耗标准并达到设定程度的车辆定义为高能耗车辆;和/或,车辆能耗高于同组织的同款车型的能耗标准并达到设定程度的车辆定义为高能耗车辆;
3)获取高能耗车辆高压器件能耗数据和驾驶员操作参数;所述高压器件包括主电机、电附件、空调;所述驾驶员操作参数包括加速踏板操作数据;
4)对高能耗车辆高能耗原因进行诊断;若高压器件能耗高于同分类车辆对应高压器件能耗标准达到设定程度,则高能耗原因诊断为对应高压器件故障;若驾驶员操作参数与同分类车辆对应操作参数标准的差异达到设定值,则高能耗原因诊断为驾驶员驾驶行为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已售车辆分工况进行能耗比较,将能耗异常高的车辆找出作为高能耗车辆;同时建立了多个标准去判断车辆能耗是否存在异常,起到了相互补充的效果,最后针对找出的异常能耗车辆的原因进行诊断检测,将高能耗原因分为部件异常和驾驶习惯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修理或驾驶习惯建议,解决和改善了市场已存在的高能耗车辆问题。
进一步地,在上述高能耗车辆识别和原因诊断方法中,上述步骤2)中,将车辆按照工况进行分类的方法为:对于有固定线路车辆,将固定线路相同的车辆分为同类工况;对于无固定线路车辆,按照同组织同米段车辆进行同类工况划分。
由于相同长度的车辆,从动力到车重都基本相似,因此将车辆按照长度(米段)进行划分,因此认为同组织(同单位)的相同米段的车辆行驶工况相似。
进一步地,在上述高能耗车辆识别和原因诊断方法中,对于无固定线路车辆,同组织同米段车辆数小于设定值时,直接将组织同米段车辆分为同类工况;同组织同米段车辆数大于设定值时,将车速分布相同的车辆划分为同类工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42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模制内部装饰部件的VOC处理
- 下一篇:驱动电路和收发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