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元件的转移方法以及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0034.X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8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潘飞;刘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27/15;H01L33/6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402760 重庆市璧***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元件 转移 方法 以及 显示 面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元件的转移方法,包括:提供多个发光元件,每一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元件、衬底及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衬底一侧的第一外延结构及第一电极组,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衬底另一侧的第二外延结构及第二电极组,其中,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不同;提供显示背板,显示背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凹槽,凹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焊盘组以及第二焊盘组;将多个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地嵌入于多个凹槽内,第一电极组与第一焊盘组键合,第二电极组与第二焊盘组键合。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本发明提供的发光元件的转移方法及显示面板,可仅通过两次巨量转移即实现全彩显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发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元件的转移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由于其具有高发光效率、高可靠性、尺寸可自由组装等各项优良特性,而在诸多照明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户外大型广告牌、舞台背景墙、大型文字广播屏幕等大尺寸显示应用场景。目前LED显示的下一个发展趋势是将LED芯粒微缩化至微米尺寸(即Micro-LED),以替代现有液晶显示屏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占据的室内电视、手机显示、可穿戴设备等中小尺寸显示应用场景。
现有Micro-LED全彩显示的实现方式主要是依靠Micro-LED芯片的巨量转移技术,首先,分别进行RGB三色Micro-LED的磊晶生长和芯片制程产出RGB三色Micro-LED芯片,然后,分别对RGB三色Micro-LED进行巨量转移实现全彩。但是,对于微米尺寸的Micro-LED芯片而言,巨量转移技术的工艺难度较高,而目前RGB三色芯片的巨量转移至少需要进行三次,巨量转移技术的良率和效率还不满足量产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的转移方法以及显示面板,通过转移能够发出双色光的发光元件,使得可仅通过两次巨量转移即实现全彩显示,减少了巨量转移次数,提高了巨量转移的效率和良率。
一种发光元件的转移方法,所述发光元件的转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多个发光元件,每一发光元件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的第一侧的第一发光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底的第二侧的第二发光单元,所述衬底的第一侧与所述衬底的第二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衬底的第一侧的第一外延结构及第一电极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衬底的第二侧的第二外延结构及第二电极组,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不同;提供显示背板,所述显示背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组键合的第一焊盘组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组键合的第二焊盘组;将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地嵌入于所述多个凹槽内,所述第一电极组与所述第一焊盘组键合,所述第二电极组与所述第二焊盘组键合。
上述发光元件的转移方法,通过将能够发出双色光的发光元件转移至所述显示背板,使得可仅通过两次发光元件的转移即实现全彩显示,减少了转移次数,提高了转移的效率和良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子电极和第四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凸出于所述第二子电极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三子电极凸出于所述第四子电极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子电极凸出于所述第二子电极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以及设置所述第三子电极凸出于所述第四子电极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使得所述发光元件呈阶梯状,而有利于转移时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显示背板对位,可提高转移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00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