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麻圆生产的复合酶制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2883.0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3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熊晓燕;王冠;张立;周樱;詹志春;刘文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D13/60 | 分类号: | A21D13/60;A21D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吴静 |
地址: | 43020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复合 酶制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酶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麻圆生产的复合酶制剂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用于麻圆生产的复合酶制剂属于绿色安全型生物添加剂,符合现代食品消费理念,炸制前使用该复合酶制剂对麻圆原料糯米粉进行酶解处理后,不仅能增大麻圆的体积,改善麻圆的外观,还能改善麻圆的组织,使麻圆更加酥脆,提升麻圆的口感;本发明提供复合酶制剂在麻圆生产中的使用方法无须对原有麻圆制作流程进行过多调整,可明显降低对制作者的技巧要求,并减少批次间的差异,有利于实现麻圆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使用本复配酶制剂可获得品质更佳的麻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酶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麻圆生产的复合酶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麻圆,也称麻团、麻球、珍袋或油堆,是一种中国特色油炸面食。麻圆是用糯米粉加白糖、油和水揉制成形,再经入锅油炸而成的,因其呈圆团形,表面又沾裹有芝麻,故名麻圆,有些会有麻茸、豆沙等馅料。麻圆是沪苏浙皖一带的经典小吃,也是广东及港澳地区常见的贺年食品。
麻圆虽然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小吃,制作过程也并不复杂,但是目前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生产阶段,多是现产现销,规模小,产量小,保鲜、保质期短,不方便流通贮存,而且加工过程随意性大,没有标准化生产工艺,许多厨师由于制作技巧有所欠缺,做出来的麻圆并不理想,要么太硬,要么太软,或者表面开裂,达不到外酥里嫩的口感,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麻圆生产的复配酶制剂,一方面可以改善麻圆的品质,另一方面可明显降低对制作者的技巧要求,并减少批次间的差异,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没有标准化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依赖于操作者技巧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麻圆生产的复合酶制剂,包括:质量比为10-30%的α-淀粉酶、5-15%的葡萄糖氧化酶、5-15%的谷氨酰胺转氨酶、2-8%的木聚糖酶、2-8%的脂肪酶、2-8%稳定剂和16-74%的载体。
具体的,上述α-淀粉酶的酶活为1×104U/g;所述葡萄糖氧化酶的酶活为1×104U/g;所述谷氨酰胺转氨酶的酶活为2×103U/g;所述木聚糖酶的酶活为1×105U/g;所述脂肪酶的酶活为2×105U/g。
具体的,上述稳定剂包括氯化钠、黄原胶、甘油、海藻糖、甘露醇、山梨醇、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具体的,上述载体包括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绿豆淀粉、β-环糊精、麦芽糊精、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具体的,上述复合酶制剂包括质量比为20%的α-淀粉酶、15%的葡萄糖氧化酶、10%的谷氨酰胺转氨酶、10%的木聚糖酶、5%的脂肪酶、5%稳定剂和35%的载体。
具体的,上述复配酶制剂的剂型为液体剂、粉剂或微粒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酶制剂在麻圆生产中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麻圆生产的复合酶制剂,备用;
(2)称取糯米粉、白砂糖,将步骤(1)制备的复合酶制剂加入到糯米粉中进行酶解,同时将白砂糖溶于水后加入到糯米粉中进行搅拌和制,揉搓成生粉团;
(3)称取1/8-1/12的生粉团放入沸水中煮成熟粉团,取出煮制后的熟粉团,沥水,和剩余的生粉团一起揉匀成粉团;
(4)将粉团密封放置进行饧面,得到生坯,使用生坯炸制麻圆。
具体的,上述步骤(2)中复合酶制剂的添加量为糯米粉质量的0.05%-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28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