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量可控微型柴油颗粒捕集器再生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2986.9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6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令;马永智;赵鹏程;房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027 | 分类号: | F01N3/027;F01N13/14;F01N11/00;F01N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李庆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量 可控 微型 柴油 颗粒 捕集器 再生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量可控微型柴油颗粒捕集器再生试验装置,包括进气管路、第一导流腔体、再生腔体、第二导流腔体、出气管路、电加热圈、冷却器和泵;所述进气管路、所述第一导流腔体、所述再生腔体、所述第二导流腔体和所述出气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再生腔体上部开口;所述电加热圈套设固定于所述进气管路外;所述冷却器套设固定于所述出气管路外;所述泵连接于所述出气管路。本发明的一种变量可控微型柴油颗粒捕集器再生试验装置,通过上部开口的再生腔体可以多次试验,放入不同初始碳烟量的柴油颗粒捕集器内芯,并通过加热电圈及温度传感器控制再生温度,泵和体积流量计控制过滤速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试验效率,节约成本,减少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量可控微型柴油颗粒捕集器再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柴油机相较于汽油机因其较高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而备受关注,但柴油机尾气中的碳烟问题同样需被重视。这些碳烟通常是不完全燃烧的气溶胶产物,其排放严重影响气候、环境,危害人类健康。随着更为严格的国六排放法规的推出,对于进一步降低颗粒物排放有着必要和迫切的需求。目前,可通过改变燃料类型等前处理方式,优化喷油策略,缸内结构等机内净化手段,以及捕集颗粒再生等后处理技术等途径来减少颗粒排放。
柴油颗粒捕集器是后处理技术中的一种,通过有效捕集碳烟颗粒减少排放。柴油颗粒捕集器由交替的通道组成,运行过程中,气体与颗粒物一同从进气通道进入,气体穿过捕集壁面从出气通道排出,颗粒附着在壁面被捕集。通过外加热源的主动再生或具有更高氧化性的二氧化氮被动再生将颗粒去除,以便继续使用。
然而,在实际的发动机和柴油颗粒捕集器中进行再生试验研究时间周期长,成本高,初始碳烟量、再生温度、过滤速度等因素不易控制,试验可重复性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量可控微型柴油颗粒捕集器再生试验装置,通过上部开口的再生腔体可以多次试验,放入不同初始碳烟量的柴油颗粒捕集器内芯,并通过加热电圈及温度传感器控制再生温度,泵和体积流量计控制过滤速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试验效率,节约成本,减少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量可控微型柴油颗粒捕集器再生试验装置,包括一进气管路、一第一导流腔体、一再生腔体、一第二导流腔体、一出气管路、一电加热圈、一冷却器和一泵;所述进气管路、所述第一导流腔体、所述再生腔体、所述第二导流腔体和所述出气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再生腔体上部开口;所述电加热圈套设固定于所述进气管路外;所述冷却器套设固定于所述出气管路外;所述泵连接于所述出气管路。
优选地,所述再生腔体内壁四周放置有隔热密封纸板。
优选地,还包括一上夹板和一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再生腔体夹设固定于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再生腔体底部设置有腔体内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路和所述出气管路分别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腔体的截面积自所述进气管路向所述再生腔体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腔体的截面积自所述再生腔体向所述出气管路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圈上设置有一再生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路的输入端设置有一体积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泵设置于所述出气管路的输出端。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29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