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1408.2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5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思海;曹继涛;邓明科;田婷;余嘉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C5/06;C04B28/00 |
代理公司: | 西安亚信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1 | 代理人: | 段国刚 |
地址: | 71005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桁架 叠合 制作方法 | ||
本公开关于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包括:底板,为预设厚度的平板;多个连接组件,沿长度方向设置于底板中,且突出底板表面预设距离;多个第一连接件,沿宽度方向设置于底板上方,且与突出的多个连接组件的顶端相连接;多个桁架,沿长度方向设置于底板的上方,且多个该桁架与多个第一连接件相连接;钢筋网,设置于底板上方,且该钢筋网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与桁架之间。本公开叠合板四周可以不伸出胡子筋,通过设置钢筋网的方式便可以实现在密拼板缝的条件下形成双向板的受力状态,并且拼缝位置无后浇区域,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简化了施工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结构楼板的施工工艺主要是现浇和预制两种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拥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是对模板要求高,模板的支撑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在工厂实现工业化生产,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加快了施工速度,但是预制结构整体性不及现浇结构,抗震性能也较差。因此,这两种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无法满足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叠合板正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它综合了现浇与预制两种施工工艺的优点,如今已广泛运用于实际工程中。
叠合板结构是一种现浇与预制工艺两者相结合的组合形式,装配式建筑以其预制程度高、施工方便快捷、经济效应好、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但由于桁架叠合板预制板板厚不宜小于 60mm,故在板厚较薄情况下,桁架下空间小,难以满足水电管线预埋的需求,为了满足预埋管线的需求,需要增加板厚,进而增大楼体自重,提高了单平米造价,其次桁架钢筋叠合板四周需要设置胡子筋,在施工安装时增大了施工难度,施工效率低,成本大幅度提升,另外由于桁架钢筋叠合板由于易出现裂缝,楼板长度较短,增加了生产和吊装成本;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相交于桁架钢筋叠合板利用预应力技术减薄了预制底板厚度,但工厂加工过程增加了预应力张拉过程,并且预应力钢筋在时效下,存在应力松弛等现象,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工艺复杂化和预制底板预应力可靠度随时间下降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改善上述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桁架叠合板,包括:
底板,为预设厚度的平板;
多个连接组件,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板中,且突出所述底板表面预设距离;
多个第一连接件,沿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且与突出的多个所述连接组件的顶端相连接;
多个桁架,沿所述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且多个该桁架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钢筋网,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且该钢筋网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桁架之间。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网包括:
多根第一钢筋,沿所述长度方向设置,且该第一钢筋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方,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
多根第二钢筋,沿所述宽度方向设置,且该第二钢筋设置于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桁架的下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桁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筋的直径介于6mm~20mm之间,相邻所述第一钢筋的间距介于100mm~200mm之间;所述第二钢筋的直径介于6mm~20mm之间,相邻所述第二钢筋的间距介于100mm~200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1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