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药植入体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7954.7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6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呈栋;董建军;刘同舜;郭旭红;赵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54 | 分类号: | A61L27/54;A61L27/06;A61L27/12;G16H70/60;G16H70/40;G16H30/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药植入体及制备方法,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设有若干储药容腔,所述储药容腔在所述基体表面上设有释药口,所述基体上围绕所述释药口设有类蜂窝织构,每个所述类蜂窝织构与所述释药口相作用形成织构改性区,所述织构改性区具有70°‑90°的亲水接触角或91°‑120°的疏水接触角。本发明解决现有植入体对大分子抗感染药物承载能力差,易早期突释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药植入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药植入体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面部恶性肿瘤、交通意外创伤、先天性面部畸形的持续高发,对下颌面节段性骨缺损修复、特别是全/半下颌骨植入需求日益增加,基于数字化3D打印的人造颌骨定制化移植修复已成为当前口腔临床应用领域的技术热点。然而,以钛合金为代表的骨植入体,植入后与病灶组织的骨性键合差,易引发炎症响应。因此,骨植入体能否载药,并使之药物缓释,是应对术后炎症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国内外科研与医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现有技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制备高孔隙率的介孔药物载体材料以存放药剂,虽能一定程度上增大植入体的载药量,但也因为介孔材料的高孔隙率使得释药速率相对较快。此外,通过姜黄素微粒化等方法来制备的缓释微球,包封率好和无突释等优点,但载药量相对不足,且微球无法靶向释药。还有通过在植入体表面制备碳纳米管药物传递载体,具有靶向给药、可控缓释等优点,但载药量不足。由此可见,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骨植入体载药缓释开展大量研究工作,但现有植入体常规载药方法大多针对小分子药物,对于大分子多肽类抗感染药物承载能力差,更存在药物早期突释,严重制约骨植入体的使役性能,无法满足植入体术后抗感染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药植入体及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植入体对大分子抗感染药物承载能力差,易早期突释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药植入体,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设有若干储药容腔,所述储药容腔在所述基体表面上设有释药口,所述基体上围绕所述释药口设有类蜂窝织构,每个所述类蜂窝织构与所述释药口相作用形成织构改性区,所述织构改性区具有70°-90°的亲水接触角或91°-120°的疏水接触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类蜂窝织构为正六边形织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六边形织构的内切圆直径为40-200μm,所述织构改性区相对基体表面深度为20-80μm、相邻的所述织构改性区间距为5μm-30μ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药容腔采用单一孔径线性阵列分布或大小孔径间隔环形阵列分布在所述基体内,所述释药口设在所述基体的病灶贴合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药容腔为空心回转体,且所述储药容腔沿深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柱形、球形或漏斗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药容腔的体积为0.1mm3-2mm3,所述释药口的直径为0.2mm-1.5mm。
一种储药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基体上开设所需储药容腔并开设对应的释药口;
S2:在释药口周围开设类蜂窝织构,类蜂窝织构与释药口相交形成织构改性区,其中,使织构改性区具有70°-90°的亲水接触角或91°-120°的疏水接触角,完成植入体制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根据治愈病灶所需的理论载药量,确定储药容腔个数与分布排列方式,计算所需储药容腔体积,确定储药容腔的几何结构和释药口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79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