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替代R123的传热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1538.6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03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管祥添;郭智恺;欧阳洪生;卢朋;管仲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04 | 分类号: | C09K5/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替代 r123 传热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替代R123的传热组合物,所述传热组合物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1%~98%的Z‑1‑氯‑2,3,3,3‑四氟丙烯、质量百分含量为1%~98%的Z‑1‑氯‑2,3,3‑三氟丙烯和质量百分含量为1%~30%的1,1,2,2,3‑五氟丙烷,所述传热组合物不可燃,其GWP150,ODP≈0。本发明的传热组合物具有环境优异、安全性能好、单位容积制热量高等优点,可替代R123用作中高温热泵、冷水机组、热管和有机朗肯循环等系统中的传热流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热流体,特别涉及一种替代R123的传热组合物,及其在中高温热泵系统、热管系统、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冷水机组系统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变暖日益加剧,政府正在推行各项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
在工业领域,尤其是石化、污水处理、印染等行业,常产生大量的工业余热,需要通过热泵系统或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等方式进行余热回收,以提高工业能源综合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
R123(三氟二氯乙烷)临界温度183.68℃,临界压力3.6618MPa,沸点 27.823℃,是热泵、有机朗肯循环等系统中最常用的工质。但R123中含有Cl 元素,属于HCFC类,具有臭氧破坏能力,同时在ASHRAE分类中属于B1类,为有毒制冷剂,因而面临被逐步淘汰的风险。
杜邦专利CN104662121A公开了包含1~42wt%的Z-1,1,1,4,4,4-六氟-2-丁烯(Z-HFO-1336mzz)和99~58wt%的R123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可替代R123用于制冷、空调、热泵或动力循环系统。但该组合物中仍然包含较大质量占比的 R123,长期看仍面临淘汰风险。
北京工业大学专利CN104946206A公开了包含89~97wt%的二氟甲烷 (R32)和3~11wt%的R123的非共沸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环保性能、安全性能和市场可获得性,且该非共沸组合物与原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循环性能,能替代R123使用。但R32的沸点为-51.7℃,与R123 沸点相差较大,该混合工质具有较大的温度滑移,同时由于混合物沸点与R123 相差较大,在系统运行中性能会与R123有较大的差别。
特灵国际专利CN107810247A公开了61.5~67.5wt%的R1336mzz(Z)、 20.5~22.5wt%的R1130(E)和10~18wt%的R1233zd(E)的制冷剂组合物,具有较小的温度滑移,是R123的合适替代物。但其中组分R1130(E)为高度可燃物质,其蒸气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同时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大金专利CN110945100A公开了包含FO-1216和氢氟烯烃(如HFO-1234ze、 HFO-1243zf)的制冷剂组合物,包含FO-1216和卤代乙烯(如HCFO-1122a、 FO-1114、HFO-1123、HFO-1132(E)、HFO-1132(Z)、HFO-1132a、HFO-1141) 的制冷剂组合物,包含FO-1216和氢氟烃(HFC-125、HFC-143a、HFC-32、 HFC-134、HFC-134a、HFC-152a、HFC-227ea)的制冷剂组合物,其GWP值小,不燃或微燃,可作为如R134a、R410A、R123或R404A的替代制冷剂。但该组合物同样存在沸点与R123相差较大的问题。其中,作为关键组分FO-1216的沸点为-30.34℃,临界温度为87.75℃。因此该类替代物并不适用于高温热泵系统和有机ORC系统。
综上,现有技术中用于可替代R123的传热流体或性能差别较大,或存在安全方面问题,或部分系统无法替代,需要开发新的替代R123的传热流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环境性能优异、安全性能好、单位容积制热量高的环保型传热组合物,用于替代R123在中高温热泵、热管、有机朗肯循环、冷水机组等系统中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15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