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玻璃移动处理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6540.4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0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林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09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玻璃 移动 处理 机器人 | ||
一种废弃玻璃移动处理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拾取机构、破碎机构和粉碎机构;行走机构包括:车身、轮胎和液压支腿;拾取机构包括:机械转动部分和拾取部分;机械转动部分固定安装在车身的前端的旋转孔内置动力电动轴上;拾取部分转动安装在机械转动部分;破碎机构包括:破碎机箱体、击碎部分、压缩部分和震动筛取部分;粉碎机构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端面的支柱上;通过凸轮轴电机B驱动带轮组B,带轮组B将凸轮轴电机B动力传递给凸轮轴A使其转动,同时,击锤组末端于凸轮轴A接触,击锤组随凸轮轴A转动进行摆动,从而实现完成击碎动作,凸轮轴A不同角度的凸轮可以使锤击的频率连续不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弃玻璃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弃玻璃移动处理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玻璃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玻璃废弃物,形成大量的废玻璃;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废玻璃有1040万t,占固体废物总量的5%;然而,对废旧玻璃很难通过自然循环和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净化;此外,对废弃玻璃收集和初步处理,通常采用人工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时常伴有危险发生;
因此,需要一种废弃玻璃移动处理机器人,对建筑工地或其他地区的大量废弃玻璃进行收集处理,降低人财物力的消耗,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保护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废弃玻璃移动处理机器人,通过凸轮轴电机B驱动带轮组B,带轮组B将凸轮轴电机B动力传递给凸轮轴A使其转动,同时,击锤组末端于凸轮轴A接触,击锤组随凸轮轴A转动进行摆动,从而实现完成击碎动作,凸轮轴A不同角度的凸轮可以使锤击的频率连续不断;凸轮轴电机B驱动带轮组B,带轮组B将凸轮轴电机B动力传递给凸轮轴A,使凸轮轴A上的伞齿轮驱动伞齿组,伞齿组将凸轮轴A转动变化为直线运动,使振动筛进行往复运动,破碎机箱体内部被压缩物经由原后门盖板处,滑入振动筛,将振动筛中被压缩物上附着物振落,实现了震动筛取的功能。
本发明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弃玻璃移动处理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拾取机构、破碎机构和粉碎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身、轮胎和液压支腿;所述的轮胎有四个,分别安装在车身两侧的四条转动轴上;液压支腿有四个,分别安装在车身两侧的滑槽中;所述拾取机构包括:机械转动部分和拾取部分;机械转动部分固定安装在车身的前端的旋转孔内置动力电动轴上,机械转动部分实现了对拾取部分活动角度的调节;拾取部分转动安装在机械转动部分,拾取部分实现了对玻璃的拾取;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破碎机箱体、击碎部分、压缩部分和震动筛取部分;破碎机箱体固定安装在粉碎机构的上端面上;击碎部分和压缩部分和固定安装破碎机箱体上,击碎部分实现了将大块玻璃击碎,压缩部分实现玻璃及其外框的压缩破碎;震动筛取部分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端面的支柱上,震动筛取部分实现将玻璃框残留玻璃震落;所述粉碎机构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端面的支柱上,粉碎机构实现了大颗粒玻璃的粉碎。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转动部分包括:底座和液压机械臂;所述的底座固定在车身的前端的旋转孔中;液压机械臂安装在底座的旋转孔中,支架与液压机械臂通过销钉,安装在液压机械臂的旋转孔处。
进一步地,所述拾取部分包括:齿轮电机A、带轮组A、抽拉齿轮组A、下叉、真空机、上叉、吸盘和支架;所述齿轮电机A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其电机轴与带轮组A上的动力轮固定连接;下叉与上叉安装在支架的导槽中;抽拉齿轮组A固定安装在支架的转动轴上;抽拉齿轮组A与下叉和上叉上的齿条相互啮合;真空机和吸盘固定安装在管架上,该管架固定安装在上叉的下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击碎部分包括:凸轮轴A、带轮组B、凸轮轴电机B和击锤组;凸轮轴电机B安装与破碎机箱体正前端,凸轮轴电机B的电机轴与带轮组B的主动轮固定连接;击锤组转动安装在破碎机箱体两侧第一个转轴孔上;凸轮轴A转动安装在破碎机箱体两侧第二个转轴上,凸轮轴A上设有不同角度的凸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林,未经李玉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65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