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料及其制备与在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63294.0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7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尤学刚;侯静;刘保权;黎世龙;马美琴;张秀林;尹婷;杨伟;王辉;孙建帮;石臣刚;张亚生;雷永霄;陈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衡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15/00;C08K13/06;C08K7/08;B29B7/00;B29B7/74;B29B9/06;B29B13/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料 及其 制备 海洋 柔性 接头 内部 弹性体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橡胶胶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用胶料及制备方法,以丁腈橡胶为材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丁腈橡胶90~110份;氢化丁腈橡胶10~20份;氧化锌4~6份;氧化锌晶须2~6份;硬脂酸1~2份;微晶蜡1~2份;防老剂4~4.5份;液体丁腈橡胶4~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7份;抗撕裂剂3~5份;N330 55~65份;改性碳酸钙5~7份;硫磺0.8~1.4份;促进剂1~1.5份;抗硫化返原剂1~2份。本发明的用于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用胶料配方综合性能优良,解决了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使用寿命的问题,大幅提高了海洋柔性接头成品的实用性,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胶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用胶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深海资源开发的进程不断加快,海上油田勘探开发不断向深海和远海挺近,石油或天然气等生产液依靠海上石油管道运输系统从海底油井输送到海上浮动生产平台,而石油管道运输系统通常由刚性管段和海洋柔性接头构成,从海底油井铺设一条管道,一直延伸连接到海上生产平台。
在石油或天然气等生产液运输中,海洋柔性接头是运输管道的关键组件,而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是海洋柔性接头装置的关键组件,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能够显著降低运输管道之间的运动力,可以适应不同的连接方式,并灵活转动,具有高抗压性能,使石油或天然气等生产液的运输更安全,并拥有30年的使用寿命及最小300年的疲劳寿命。因此,研究开发一种提高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力学性能、耐油性、耐海水性、抗老化性能、耐疲劳性能优良的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胶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用胶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此制备方法制备的胶料做成的海洋柔性接头,可用于含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石油或含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天然气的运输上,比如海上石油或天然气等生产液从海底油井输送到浮动生产平台的钢悬链立管,能够显著降低运输管道之间的运动力,可以适应不同的连接方式,并灵活转动,具有高抗压性能,使石油或天然气等生产液的运输更安全,并且拥有30年的使用寿命及最小300年的疲劳寿命。本发明关于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用胶料配方综合性能优良,通过加入氧化锌晶须、液体丁腈橡胶、抗撕裂剂和抗硫化返原剂,使胶料具有拉伸强度高,撕裂强度高,压缩永久变形小,回弹性好,耐油性、耐海水性、耐高温性、抗老化性及耐疲劳性优良,同时使用滤胶机过滤,并使用挤出机挤出造粒,使胶料性能更好、更均衡、更稳定,解决了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使用寿命的问题,大幅提高了海洋柔性接头成品的实用性,降低了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海洋柔性接头内部弹性体用胶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丁腈橡胶 90~110份;
氢化丁腈橡胶 10~20份;
氧化锌 4~6份;
氧化锌晶须 2~6份;
硬脂酸 1~2份;
微晶蜡 1~2份;
防老剂 4~4.5份;
液体丁腈橡胶 4~5份;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5~7份;
抗撕裂剂 3~5份;
N330 55~65份;
改性碳酸钙 5~7份;
硫磺 0.8~1.4份;
促进剂 1~1.5份;
抗硫化返原剂 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衡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衡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3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