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危险驾驶行为规避方法及设备、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6427.1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1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牟清波;孙长杰;李倩;张艳雪;李照川;吕明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4 | 分类号: | G06F21/64;B60W60/00;B60W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董延丽 |
地址: | 214002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经济开发区金融一街15号11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危险 驾驶 行为 规避 方法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危险驾驶行为规避方法及设备、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自动驾驶模式启动指令;基于防篡改智能合约,将车载控制系统中存储的危险规避程序的版本信息与区块链中存储的危险规避程序的版本信息进行对比,若不一致,则:禁止启动自动驾驶模式。本申请公开的危险驾驶行为规避方法,能够有效地规避因用户误操作或遭受远程劫持所导致的危险驾驶行为,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信性、时序性及不可篡改性,实现驾驶过程中对危险行为的防范和控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危险驾驶行为规避方法及设备、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汽车上。当前中高端汽车普遍搭载了L1或L2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可预见的将来,L3级别甚至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也将会被应用到汽车上。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成熟,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已经成为一种可能,伴随而来的就是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问题其一就是黑客的侵入问题,即当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存在着远程劫持安全问题。其二就是用户的误操作问题,用户可能由于突然的疾病或注意力的不集中等问题,在行驶过程中进行了错误的操作,这种行为虽然是由用户主动发起的,但是秉持着对安全负责任的态度,即便是由用户主动发起的危险驾驶行为,也要主动做出规避行为并适时地提醒用户,尽最大努力保护用户的安全,减少用户的损失。
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基于区块链的危险驾驶行为规避方法,用以确保车辆在被劫持的情况下车载的危险规避程序不被篡改,同时确保用户误操作引起危险情况时能够通过自动驾驶做出合理、安全的规避行为,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危险驾驶行为规避方法及设备、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如下技术问题:传统的数据交易模式中并不是每个交易主体都是可信的,会遵守交易规则,可能出现交易欺诈的情况,从而无法保证数据交易的安全性、公平性等。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危险驾驶行为规避方法,其中,包括:
获取自动驾驶模式启动指令;
基于防篡改智能合约,将车载控制系统中存储的危险规避程序的版本信息与区块链中存储的危险规避程序的版本信息进行对比,
若不一致,则:禁止启动自动驾驶模式。
可选地,所述版本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项:版本号、系统类型、硬件类型。
可选地,基于区块链的危险驾驶行为规避方法,还包括:
获取危险规避程序输入端发送的输入权限信息;
将所述输入权限信息与区块链上存储的输入权限信息进行对比,
若一致,则:
所述输入端具有危险规避程序输入权限;
获取所述输入端发送的危险规避程序,将所述危险规避程序分别存储至所述车载控制系统与所述区块链系统中。
进一步地,基于区块链的危险驾驶行为规避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输入端发送的危险规避程序初始版本,将所述危险规避程序初始版本的版本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上成为所述区块链上的第一数据块,所述危险规避程序初始版本的数据文件在所述第一数据块后依次上链;
获取所述输入端发送的危险规避程序升级版本,将所述危险规避程序升级版本的版本信息存储至区块链上,成为区块链上的第二数据块,所述危险规避程序升级版本的数据文件在所述第二数据块后依次上链。
进一步地,基于区块链的危险驾驶行为规避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6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