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晶体的二次退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43228.7 | 申请日: | 2021-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4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坤;李文勇;马敬军;张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天达晶阳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30B33/02 | 分类号: | C30B33/02;C30B29/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纪志超 |
| 地址: | 054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晶体 二次 退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化硅晶体的二次退火方法,包括:将碳化硅晶体放置在坩埚中在退火炉内进行退火处理;所述坩埚包括:大坩埚;设置在所述大坩埚内的小坩埚;设置在所述小坩埚内的环形石墨毡;所述晶体水平方向放置在环形石墨毡的中心。本发明在二次退火阶段使用“双坩埚”模式加“环形石墨毡”,减少温度梯度,使温度梯度保持在2~6℃,使晶体内部应力得到缓慢释放,同时避免晶体在退火过程中产生新的应力。本发明提供的二次退火的方法可对坩埚高度和晶体厚度进行合理配置,同时放置多块晶体,增加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化硅晶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化硅晶体的二次退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物理气相传输法(PVT)生长的碳化硅晶体,高质量的晶体对坩埚材料,温度,压力,原料,籽晶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其中坩埚所处温场对晶体的应力,位错,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晶体生长依靠温场的温度梯度,根据轴向与径向的温度梯度的不同,晶体各向的生长速度也不同,使得碳化硅晶体内部原子之间相互约束,因不能自由膨胀收缩而产生应力。另一方面通常需要晶体生长面呈微凸状,以减少晶体缺陷,提高晶体质量,并扩大晶体单晶区,这种晶体面型也导致晶体内部应力增大。应力过大会导致晶体容易破裂,缺陷增多,加工成品率降低,也会影响到加工出晶片的面型,进而影响外延片的质量。合适的原位退火与二次退火工艺可以有效的减少晶体内部应力。
原位退火,顾名思义是在单晶生长结束后,在不改变原来生长温场结构基础上的退火,虽然可以通过缓慢降温速度,提高退火压力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释放晶体内部的应力,但由于生长温场固有的轴向与径向温度梯度大的特点,原位退火后晶体依旧存在较大的应力;而二次退火可通过改变晶体放置方式、改变温场结构,调整压力和温度工艺曲线等方式来减少退火温度梯度或改变梯度方向,从而有效消除晶体内部应力。
目前最常见的晶体退火方式是,使用石墨纸包裹碳化硅晶体水平放入铺满碳化硅原料的坩埚中,可同时放入多块晶体;装配好后将坩埚放入高温退火炉中,在一定的压力下,升温至晶体退火温度,再缓慢降温。现有技术中的方法使用石墨纸和大量碳化硅原料用于防止晶体过度石墨化,但这种方法无法保证晶体径向温度梯度控制在较小范围,无法避免在二次退火中产生新的应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一步降低温场轴向与径向温度梯度的碳化硅晶体二次退火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化硅晶体的二次退火方法,包括:
将碳化硅晶体放置在坩埚中在退火炉内进行退火处理;
所述坩埚包括:
大坩埚;
设置在所述大坩埚内的小坩埚,小坩埚与大坩埚同轴放置;
设置在所述小坩埚内的环形石墨毡;
所述碳化硅晶体水平方向放置在环形石墨毡的中心。
优选的,所述碳化硅晶体的直径为4~8英寸。
优选的,所述环形石墨毡的内径为碳化硅晶体直径的1/3~2/3,外径不小于碳化硅晶体直径,厚度为碳化硅晶体厚度的0.3~2.5倍。
优选的,所述小坩埚的内径是碳化硅晶体直径的1.1~2.0倍。
优选的,所述大坩埚的内径是小坩埚外径的1.1~3.0倍。
优选的,所述小坩埚底部与大坩埚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0~150mm。
优选的,所述大坩埚和小坩埚之间的间隙体积为大坩埚体积的20~40%。
优选的,所述大坩埚和小坩埚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保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保温材料选自石墨毡或碳化硅粉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所述退火处理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天达晶阳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天达晶阳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32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短视频事件分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